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梁杏芳
[导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
        梁杏芳
        广西北流市永丰小学,广西 北流 537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而古诗词正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之一,集韵律、画面、意境、情感于一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价值,用韵律和画面陶冶学生心灵,用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用诗人情感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教育
        引言
        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美教育不可替代的部分。古诗词本身是汉语言发展中的精华,具有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而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古诗词大都是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和自然风光的歌颂,以及诗人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因此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韵律、意境、画面、诗人情感出发,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1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大多古诗词是含蓄又内敛的,艺术性比较强,所以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诗人看到月光时,想到了自己的家人,表明了强烈的思乡情感。不同的古诗词也诠释出了诗人不同的情感,有陶渊明的淡泊名利、有苏轼“文艺”并重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做出适当性的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想法,主动去品味其中的“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1.2健全学生的人格
        龚自珍即使辞官还乡,也不忘报效国家,才会发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声。语文教师应意识到诗词在丰富情感、滋润心灵和完善人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善于引导学生熟知人物背景,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诗人的伟大人格魅力,并借助诗人、词人优秀的人格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使心智得到了更加健康的发展。
        2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2.1 反复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比较简单。古诗词在我国最早是用来搭配舞蹈及音乐的,古诗词的节奏是配合舞蹈和吟唱创造出来的。人们会发现古诗词的语句和意象十分押韵。事实上,古诗词的音乐性是很强的,它是所有文学作品最能贴合节奏及音乐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通过不断诵读让学生了解语句中的押韵字及对应意象,从中感受古诗词的节奏,以及它的音韵之美。在讲授《春晓》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词发音,让他们感受其中不一样的节奏感。《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早晨刚刚醒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整首诗韵律优美,行文起伏跌宕。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一句就有着古诗词独特的韵律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分别对比每句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拼音,让学生发现音韵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样就能够加强学生对古诗词节奏的掌握了。


        2.2发现规律,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以及每一个发音都是作者深思熟虑、有感而发的。因此,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语言规律及语言特征,这些都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在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这两种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让学生找寻其中的规律。对于不同流派的古诗词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各流派古诗词的特征:是豪迈大气的还是温柔婉约的。例如,讲授杜甫的《绝句》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古诗词的语言规律,让学生自行理解,尤其要注意“两个黄鹂、一行白鹭、千秋雪、万里船”这些语句。这首诗的每句都有数字,而且是层层递进的模式,数字由少变多。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字规律,让他们先了解其中是否采用了对偶句式,再分析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否能够将古诗词的整体韵律及整体内涵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2.3理解,体会意境美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一首古诗不仅是一首歌,同时也充满画的意境。读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我们仿佛看到了黄四娘家周围莺歌蝶舞,花香飘逸的美丽景观。读了《村居》,我们仿佛信步于湖堤边,满目苍翠,鸟啼盈耳,柳枝飘拂,嗅到旺盛的早春气息。教学古诗如果就词论词,就句论句,学生很难感受古诗的意境,更无法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美"的想象能力。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生活的再现,也是诗人情感的表达,所以每一首古诗包含一个意境。如教学《江雪》一文,我先让学生想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种白雪飘飘,杳无人烟的苍凉景色,然后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不顾世俗眼光执着追求的精神。然后指导朗读,使学生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豪迈,又有一点不为人理解的沧桑感。充分感受古诗那独特的意境美。又如白居易的《池上》一诗中所描绘的就是一个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乡村男孩,“偷采白莲回”的景象。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也让他学生步入横山断岭,云遮雾障的旅途盛景。让脑海中的清澈山泉,涤荡着他们心灵深处的污垢,精神为之振奋,欣喜之情油然而生。这样一次次地把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诗句中的意境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又培养了学生吟诵古诗,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
        2.4 联系,感受精神美
        诗人在创作诗词时总是受到了自身的情感、经历和志向等因素的影响。若是能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和人物性格等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体会到诗人的精神情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可以从诗人的人生经历和人物性格出发,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时更容易带入情感,强化学生对诗词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效果。如孟郊的《游子吟》一诗,诗人在仕途失意,饱经世态炎凉之后愈觉亲情的可贵,诗中所描绘的临行前母亲缝衣的场景,在平凡中更加凸显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以及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以自身的经历与诗词相呼应,体会母爱的伟大,让学生学会感恩。又如杜甫的《春望》一诗,写于诗人在“安史之乱”中被困于长安之时,表达了诗人忧虑国家的心情。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体会诗人忧国忧民忧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帮助学生树立伟大的人生目标。
        3结语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诗词本身及其所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体会诗人的美好情感和愿望,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慧丹.小学古诗词诵读的审美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8
        [2]高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J].汉字文化,2019(4):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