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微探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李奕龙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标准的确定,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全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奕龙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月川小学  572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标准的确定,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全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情感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要,作为情感丰富的重要基础学科,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情感教育目标,对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创新,对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学氛围进行有效营造,使学生能够对文章内涵以及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行理解和感受,有利于学生正确情感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有效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情感体验
        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充分融入情感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借助口头表达和写作等方式,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和挖掘,并促进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情感理念教学模式进行积极实践摸索,并对学生学习情况加强观察,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总结,通过情感教育优势的充分发挥,使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切实提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入,能够起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进行体验和理解。由于语文学科本身承载着深厚的人文情怀以及丰富的思想情感,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经过严格筛选的语文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并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得以有效树立[1]。 另外通过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人生哲理,以及作者对社会、人生以及人民的真挚情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朗读活动的积极开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需要对课文朗读加强重视。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不熟悉的生词借助相关词典、书籍等先进行自主查阅,使学生对字词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能够对朗读课文的结构和写作顺序进行简单梳理[2]。另外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有深入的理解,对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行揣摩和感受,从而使情感教育质量有效提高。


        如在进行《爱我中华》一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因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缺乏,情感体验不足,教师需要加强引导,通过生动的朗读示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有所了解,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和学习,通过不断的朗读和揣摩,使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热情有效增强。另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我国56个民族的真实面貌能够更直观、生动的呈现。
        (二)感人情境的有效创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采用的课文主要为包含具体情境的记叙文,而且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记叙文的特点,根据每篇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对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组织,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另外在课文内容讲授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文章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文章情境进行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最后教师需要结合课文实际内容及侧重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工具进行情境进行灵活创设,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保障[3]。
        如在进行《飞夺泸定桥》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飞夺泸定桥的艰险有深入了解,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效增强,教师利用课文中的图片和文字,对飞夺泸定桥的历史史实进行讲述的同时,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视频、其他图片资料等,使学生对当时的艰难环境有更深刻的感受,同时还能使学生对飞夺泸定桥的整个过程及伤亡程度有所了解,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入的感悟,有利于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激发。
        (三)生活元素的巧妙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使学生对文章所传递的内涵和情感有所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的共鸣和自身的真情实感,并能够通过口头表述或写作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使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增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使情感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所感所想进行总结和表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传递的具体情感,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一步加深理解与感悟[4]。
        如在进行《师恩难忘》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完成课文内容讲授和分析后,根据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恩之情的实际掌握情况,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际经历进行分享和交流,讲一讲自己和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能够使学生对课文作者所传递的感情有更深入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结束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包含丰富人文情怀的文学作品,有利于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有效融入,同时通过情感教育的积极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消化,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加强重视,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情感体验不断增强,实现情感教育及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有效促进。
        参考文献:
[1]李艳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3):0217-0218.
[2]汪莉.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 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4):P.1-1.
[3]王玉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探究[J]. 新课程, 2020(13).
[4]魏郸.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 精品, 2020(7):124-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