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蓝素玉
[导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
        蓝素玉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在此提倡下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若是学生能够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不仅能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因而,本文将简要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
        引言: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可以从小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对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其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可以对课文所讲内容有大概了解,并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重点学习,保证学习效果,以此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此予以重视,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使学生能够一生受益。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讲,小学语文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并不多,但对知识储备十分有限的小学生而言,要想完全掌握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有着一定难度。在部分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课前没有进行提前预习,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月球之谜》的讲授中,有很多学生不熟悉的生字词,如“明镜高悬”、“夜幕降临”等,为了可以保证课文讲授的顺利,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生字词,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搞清楚月球身上的谜团,不仅影响了教学进度,还会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下降。若是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他们课堂的学习效率[1]。
        2.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
        课前预习通常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在此环节中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对知识予以有效掌握,这不仅能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更能让他们获得自豪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守株待兔》的文言文预习中,学生经过认真阅读,将其翻译成白话文,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与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自尊心较强,想法单纯,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鼓励与表扬,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方法
        1.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并具有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好动、好玩等特征,因而教师应紧抓学生身心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其产生课前预习的兴趣,逐渐变为自觉行为[2]。首先,教师要想学生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使小学生能够对课前预习活动产生正确认识,进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到课前预习;其次,开展课前预习竞争活动。小学生有着一定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转化为一种动力,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进行比拼。

具体而言,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评比,促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进行预习,提高课前预习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组内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进行组间竞争,更好地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鼓励与支持。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若是教师能够不吝赞美,肯定学生课前预习成果,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积极性。
        2.向学生传授课前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预习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在心理、年龄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他们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偏弱,并会认为预习就是将课文进行默读或抄写即可,未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导致课前预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帮助他们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去年的树》一课的预习中,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对朗读中不认识的字词进行标记,并及时查阅字典进行学习,掌握相应的意思,同时进行笔画练习,提高预习效果。另外,可以让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一些名言警句摘抄下来,让他们利用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慢慢体会,这既能提高学生的积累能力,为他们语言表达提供借鉴,还能让学生感受课前预习的价值与乐趣,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前预习。
        3.合理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有效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尚未形成,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有情感上的激励与方法传授,还要布置一些强制性的作业,让学生快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将课前预习作业纳入其中,使其可以在完成预习作业的基础上,逐渐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当然,教师在此期间要认真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字词认知。教师通过书面检查与口头检查两种方式,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学生可以对预习的字词具有明确认知,如正确的写法、读音;第二,问题解答。为了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些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进行解答。另外,教师应该在班级内树立榜样,让预习较好的学生分享经验与心得,继而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好的习惯[3]。
        4.开展家校合作,帮助学生更快形成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习惯仅靠教师一己之力是不够的,教师需要发动家长,与家长进行密切配合,为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提供必要帮助。教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让家长能够认识到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意义,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家长做好反馈工作,监督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前预习更加高效,学生也可以更快形成课前预习习惯。
        结束语:综上,对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予以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不仅可以确保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使其在未来的学习中受益。因而,语文教师务必要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以电脑,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预习,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潘声宣.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9, 000(009):51-51.
        [2]黄成富.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00(017):203.
        [3]卢丽.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000(037):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