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徐震
[导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学生情感教育具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室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
        徐震  
        宿迁市泗阳县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     223700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与学生情感教育具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室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之所以能够通过语文教学作为主要渠道,来向学生进行价值观念和情感观念的输出。就在于通过语文的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某种情感共鸣,将增强学生在情感方面对于某一类事物和认同感。尤其是在近几年以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我们越来越强调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同感体悟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想快速的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导入,就必须要掌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正确方式。并且学生经受了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教育引导,他的学生自身的情感体悟能力也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现状,探究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1】

一、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相较于以往,无论是在难度还是在深度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也意味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已经不能停留在以往那种语文基础知识夯实的阶段,而应该进一步上升到情感体悟能力训练的阶段来。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针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仍然去套用那一种模板式的教学思路。比如,在教导学生对于阅读篇目进行赏析的时候,如果某一句话运用到了某一种修辞手法,那么教师就会告诉学生一个修辞手法赏析的套路:“明确指出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结合文章当中的主要语句或者是词语,来对这一修辞手法,在某一意见当中的效果进行深度分析。”这样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没有对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因为在这样的刻板思路之下,学生所进行的一切情感体验都仿佛被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公式当中,学生自身并没有去调动自己过多的感官,来对这些语句进行深入的理解。所以说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采用的这种套路式教育模式是非常影响学生情感教育质量的。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去展开一系列的策略探索。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一)采用立体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所谓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就是指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调动自己的感官,从而对文本实现一定的情感感知,这样才能够称之为对学生进行了成功的情感教育。比如说,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课》,就讲述了一个民族在受到外来侵略者压迫,连自己的语言也不能再继续使用的悲剧。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的热爱,以及对于侵略者的愤恨之情。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对学生播放一些纳粹屠杀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些视频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到中国与种族之间斗争的那种残酷,让学生在这些内容观看的过程当中,引发情感共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一课的教学与世界战争进行联系。通过教师这种直观视频资料的呈现,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以及内在感受来对战争的残酷和种族竞争的残酷进行深度的体验,这样学生就很能够理解和平的珍贵,理解一个国家独立存在的重要意义。所以,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去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学生对文本进行直观的情感体验。【2】
(二)破除模板式教学方式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着中考的考验,所以大多数时候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都会非常注重学生答题能力的提升。于是有很多语文教师就不得不去采取模板式的教学思维,比如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当中,采用各种各样的公式来进行题目的作答。这样的方式虽然在短期之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却对学生情感体悟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所以说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尝试破除这一种套板式教学的局限性,比如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的时候,不要要求学生去运用那种套板思维来进行赏析。相反的,教师可以要求不同的学生主体,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表达,让学生与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当中,逐渐深入对于文本的理解。这不仅对于带给学生良好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增强学生在语文题目作答当中的独特性也具有重要性的作用。

结语:总而言之,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一方面需要提高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不能采取套板式的教学思路,让学生针对某一种答题模式进行套用,而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自我的情感体验,来对某些艺术作品进行鉴赏,这才是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情感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白慧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文学教育,2018(31):64-65.
[2]洪晓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索[J].学苑教育,2018(13):2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