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手和嘴的距离,巧做“局外人” --谈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策略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潘茜洁
[导读] 自主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学习。
        潘茜洁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十幼儿园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自主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学习。但是,教师往往将游戏结果看得较重,对幼儿的自主游戏过多干预,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对此,我有意识的进行实践与探究,深入的思考和现状分析,并尝试了一些有效的改进策略而有所收获。
        关键词:幼儿  自主游戏  策略  
        一、幼儿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众所周知,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在园生活与学习的主要方式。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与贯彻落实,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游戏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积极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提供游戏材料、保障游戏时间、规划游戏空间、丰富游戏资源,已成为教师必然的工作内容。我们知道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满足幼儿兴趣需要,把游戏的权利交还给幼儿。在游戏中观察、了解、支持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发展。
        二、幼儿自主游戏的现状
        我发现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有些教师往往还是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的希望孩子在每一次游戏中都有所发展。部分教师觉得孩子只是在游戏,不符合生活实际、多少缺失了教育点,于是注视幼儿的游戏,寻找教育的机会,不时地终止幼儿的自主游戏,无尽的说、无尽的介入,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自主游戏引向事先设计好的教育目的,于是游戏成了教师导演的一台戏,也可以说是假游戏。幼儿的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主创造的权利被教师剥夺了,使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挫伤。
        {案例一}
        一次配套室活动时间,教师带着孩子们来到创想天地进行房子搭建活动。在活动前,教师已让孩子们认识了各种房子的构造,观看了世界各地独有特色的房子,并告知孩子大胆地创造自己独特房子。但是我看到,在孩子们搭建过程中,教师一看到孩子哪里搭建有问题的就立马上去插手,并会告诉孩子自己的建议,尽量让孩子的作品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样子。途中,我看见一位小朋友搭建得不错,蹲下来夸赞他。他表现出来的不是雀跃而是有点不情愿,我追问到:“你搭建得这么棒,怎么看起来不是很开心。”他说:“我本来不是这样搭的,我本来想搭一个太空舱的房子,里面可以给航天员可以休息的,可老师觉得这样搭会更好点。”可见,虽然教师外现有放手让孩子自主游戏的意识,但是潜意识还是插手孩子的一切,主导着孩子。最终导致全班呈现的作品基本雷同,失去了孩子自主自发,独特想法,有创意的一面。
        三、实施策略
        (一)师——察言观色
        观察孩子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会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有什么样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
        1.观什么
        (1)游戏主题。教师看幼儿游戏的主题是什么,主题与生活,与主题教育教学有什么关系。
        (2)游戏角色。教师看幼儿游戏中是否有角色分配,是怎么分配的;幼儿的角色意识如何,角色扮演的水平如何。
        (3)游戏的持续时间与兴趣。教师看幼儿的游戏时间持续的长短是多久;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投入程度如何。
        2.察什么
        (1)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游戏过程中幼儿喜欢选择和使用哪些材料,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材料时是否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的假想性游戏行为。
        (2)游戏情节的发展。幼儿游戏过程中有哪些情节变化,每次情节变化的诱因是什么。
        (3)游戏中的语言和交往。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达和交流如何;同伴关系如何;遇到矛盾冲突时有什么表现,是否能采用协商、轮流等方式化解矛盾。


        3.游戏观察的基本方法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时,教师可以采用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三种方法。在我实践过来,如果是要深入持续性观察到孩子的游戏水平发展,可以锁定某个孩子或者一部分孩子,较合适的采用定点和追踪观察方法,以便把握幼儿游戏的兴趣、水平、特点和个体差异等。
        {案例二}
        继沙水游戏后,教师有了进一步对自主游戏的理解,再一次开展沙水游戏,这次教师让孩子们自主地设计计划,明确主题,确定要玩什么,和谁玩,需要什么材料,并有效地发挥观察者的身份,以及参与者的身份适时地介入游戏,使得游戏有了持续性、目的性,助推游戏的趣味性、生动性。并且以定点和追踪式方法进行持续一段时间有针对性的观察,发现孩子们潜能是无限的。
(二)师——良师益友
        1.幼儿做自主游戏的主人,教师做自主游戏的支持者。
        当幼儿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缩短手和嘴的距离。有时候沉默就是一种支持,而不是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教师的建议会打断幼儿的游戏思路,扼杀创造灵感。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去体验快乐与失败,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支持者。
2.教师适当介入,注重隐性指导。
        教师的适时介入可以促进游戏向深度游戏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巧言引导
        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可以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介入幼儿游戏行为进行指导。
        (2)角色暗示
        在幼儿游戏中,我们应尽量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真正让他们建立自己的“自由王国"。教师应参与游戏而不是直接指导游戏。当然,这种参与游戏并不是成人简单地参与幼儿游戏,而是将成人角色转换为幼儿眼中的“游戏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幼儿帮助和启示。
        {案例三}
        在魔法造型屋游戏中,虽然孩子们自主主导着游戏的发展,做造型、走秀等,但是我看到在走秀的时候,孩子们不能够很好地跟着音乐节奏走,动作不是很到位,不知道走到哪个定点摆造型,场面有点混乱。这个时候,我以一位t台主持人的身份介入,播报着每位演员出场顺序,且自己走了一次秀,摆了造型,在走的时候我特意发出节奏声响,数3声造型定点。并没有以成人游戏者介入去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做。接着,在我的主持人播报下,一场具有特色童真的走秀就开始了。可见,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造型、动作、节奏几乎都有了质的飞跃。游戏结束后,他们也向我提出,想要一个照相机、话筒、音响等材料,我也一一的给与支持,有了材料的支持,更有了别样的秀。
        3.相互评价,提高游戏质量。
        (1)教师评价,体现榜样的力量。
        在自主游戏进行中和结束后,教师对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现都要给予及时的、适度的、积极的、正面的肯定与表扬,从而使幼儿自主游戏时的兴趣更高,积极性更好。
        (2)幼儿评价,反思游戏的过程。
        游戏结束后,幼儿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游戏过程进行自评,让孩子们一起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鼓励幼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愿,并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伴分享,从而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
四、巧作“局外人”
        自主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而非教师。幼儿自主游戏的主题、材料的选择、游戏的同伴以及游戏的进行与结束都应该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要为幼儿自主游戏的顺利进行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
        让我们缩短手和嘴的距离,巧作“局外人”,让幼儿成为真正的游戏主人。
        【参考文献】
        [1]董旭花、韩冰川、刘霞.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15年。
        [2]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11期.2004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