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铁人学院幼教管理部,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园中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开展的教学活动应结合幼儿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创造游戏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文章就课程游戏化的定义,学习领域和主题课程的有效结合,自主游戏化课程活动的建立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并就幼儿园中班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中班;渗透策略
一、课程游戏化观念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中的一项常见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老师把教学内容和游戏紧密结合,能使幼儿通过游戏更轻松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探究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好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加强与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互动,幼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引导,帮助幼儿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还应引导幼儿自主思考知识,组织游戏,开发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使幼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游戏化在中班幼儿活动中的意义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总认为游戏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因此,把游戏融入到课堂是不可取的,这样孩子的学习压力会更大,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幼儿园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而教师运用课程游戏进行教学,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减轻幼儿的学习压力,也能使其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也能在游戏中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课程游戏化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效果也会很好。
三、课程游戏化在中班幼儿活动中的渗透策略
1.将学习性区域活动与主题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和活动时间较长,为了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应按照教学改革的目标,在园内建立相应的教学活动场所,在建设时应遵循教育、健康的目标,并根据儿童的个性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学习场所,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学习。建立起与幼儿园水平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区域,使幼儿能在区域内自主发现和探究学习方法[2]。
举例来说,在幼儿学习数字认识时,幼儿园应建立相应的学习区域,其中应有0-9的数理模型,为保证幼儿安全,活动区域的地面应采用软塑料制作,且数字模型最好是软塑料所制的,除了数字模型外,还应有相应的、标明数字的洞口。幼师在教孩子们认识数字后,带着孩子们去学习型区域,让孩子们根据洞口的数字来放置模型,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既感到快乐,又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幼儿园设立的学习活动区,应贯穿于教育与趣味之中,使幼儿能在愉悦的环境中玩耍、下意识地学习知识点,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2.设置自主游戏活动课程,发展自身能力
幼儿园活动的开展除了为以后上小学打好基础外,还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生活和沟通的能力,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园要想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必须通过创设游戏区,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也能学到各种知识[3]。
举例来说,当幼儿了解了不同的颜色后,幼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个有笔刷、图画以及桌椅凳的绘画识字区,其内容是幼儿在桌前根据图片自行作画,至于画什么,应由幼儿自己选择,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了让幼儿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在幼儿园设立角色扮演区,区内设置道具,例如:教师、打字员、司机等,教师让幼儿在区域内找小凳子坐成一圈,问他们长大后有什么梦想,比如,有的孩子说自己想当老师,然后幼师便拿来道具让幼儿站在讲台上,再有几名幼儿当学生,便开始角色表演,还有的幼儿说自己想当运动员,教师便利用道具布置了一个真实的现场,并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此外,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还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并进行理性分析,以利于教学和活动的改进和开展。
不但如此,在活动中,老师也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发挥其中的作用,比如说,学生正在剪头发,老师可以先讲剪头发的要求,再教他们剪头发的过程。孩子们想要成为宇航员,老师帮助他们穿好宇航员的衣服,然后抱着他们模仿火箭飞天,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找到属于他们的乐趣。
3.坚持“因材施教”的办学方针
由于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等不同,不同儿童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要充分根据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其提供适宜的游戏,通过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体现幼儿的个性特征;通过幼儿的自主选择饮食,使幼儿的生活与游戏融为一体;要努力为幼儿提供学习资源,每天开展创新活动。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在常规教学中对儿童进行观察和认识,多为儿童准备一些活动,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儿童的身体,启迪儿童的智力,使儿童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4.组织各种形式的课程内容
幼儿园活动中的游戏是一项常见活动,教师可以以游戏的方式传递知识,但要注意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和迁移,明确游戏的研究方向,体现重难点知识,使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知识的趣味性,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知识。采用课程游戏法时,教师应自由自主的精神,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使幼儿敢于在同伴或教师面前表现自己,从而获得全面发展;同时,还应注重幼儿学习知识的吸收度,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游戏教学活动。
总而言之,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正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心理、心理健康的培养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幼儿园教师应从幼儿的学习需要出发,通过开设教学型、游戏型活动区,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做好安全工作,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得学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邰秀琴.探究课程游戏化在中班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00.
[2]卢闽霞.探究课程游戏化在中班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J].才智,2019(14):122.
[3]董彦孜.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开展——浅谈“幼儿园中班学习性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J].幼儿100(教师版),2018(1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