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打击乐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赵雪贞
[导读] 幼儿阶段的孩子因年龄较小,若单纯采取说教的方式
        赵雪贞
        汕尾市机关幼儿园    516600
        摘要:幼儿阶段的孩子因年龄较小,若单纯采取说教的方式,所起到的效用价值不仅并不明显,可能还会降低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因此,幼儿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学理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从而才能从根本生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确保幼儿能够更好地接受并理解,切实提升打击乐教学质量及效率。本文围绕幼儿园打击乐游戏化教学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具体如下:
关键词:幼儿园;打击乐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合理的游戏化教学情境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让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若想推动课程朝向原定计划目标发展,首先应当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内心需求,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以此来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来看,幼儿阶段的孩子对故事有着极大的兴致,教师可以紧抓这一特点,将故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并设计相应的故事情境,让幼儿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消化,使得打击乐教学更加高效化。在此需注意的是,教师在构建故事情境时,还应当注重其缺位性,并确保其有着简单明了的特点,符合该阶段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1]。例如在学习《铃儿响叮当》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创建圣诞节的故事情境,圣诞节虽然作为国外的节日,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近些年来也逐渐流入国内,被社会群众所知,该情境的故事内容为:“孩子们,马上就要到圣诞节了,圣诞老爷爷会为听话的孩子发放礼物,但是这些礼物的准备工作耗费了圣诞老爷爷的一年时间,大家都知道一年内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音乐表达方式,那你们又知道都可以怎样表达吗?”虽然幼儿知道圣诞节会有礼物,但殊不知四个季节如何用音乐表达,这也有效的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在此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分为四个小组,并要求其按照顺序进行音乐表达,在第一段音乐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全部参与到敲击中来,并打基础不同的音乐来营造出相应的圣诞氛围,教师可以装扮成圣诞老爷爷,充分融入到教学中来,在第二阶段时,幼儿需根据自己所在分组完成不同的音乐打击任务,以此类推,夏季、秋季、冬季等,如在春季时,教师可以配合音乐进行播种劳作、夏季就需要修理雪橇,在这过程中就会有噼里啪啦的敲击声、那秋季时候就需要收获果实,这个时候的音乐就会较为欢快、冬季时候圣诞老爷爷就要包装礼物会稍显忙碌,那声音种类就会比较繁多,在此过程中,幼儿也需根据每种音乐进行不同的表演,以此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2]。通过该方式,幼儿会充分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并学会通过不同的乐器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情境变化,这不仅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更能够让幼儿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价值,帮助幼儿收获成功体验,对幼儿因素素养的提升以及学习态度上的改变也有积极促进作用[3]。
二、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
        打击乐本身就是以乐器为载体表达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教学材料作为打击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的合理性会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及效率,因此,教师应当重视材料的选择工作,并根据教学情境为幼儿搭配出相符的打击材料,确保其能够有效的融合为一体,为幼儿的音乐学习提供相应的助力,从而才能更好的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为游戏化打击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

例如现阶段幼儿比较喜欢看《熊出没》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教师可以以此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熊出没》中的一些动画片段,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再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并抛出问题,让孩子找出哪种乐器能够模拟出光头强的电锯声以及熊大的走路声?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日常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如锅碗瓢盆、钢丝球、瓷碗、玻璃器具、筷子、不锈钢勺子等,这些器具在经过敲击摩擦时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幼儿阶段的孩子本身就有着较强的好胜心,都会争先恐后地选择乐器进行敲击,并找出相符的乐器,在经过小组讨论后选择最合适的乐器,教师可根据声音模拟的相似性评判,哪个小组与动画原声最为相符就可获得胜利,教师就可以其相应的奖励,以此来起到鼓励作用。在该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对其思考及动手实践的提升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这种氛围下幼儿能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对其后期的音乐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5]。
三、利用肢体游戏开展打击乐教学
        打击乐的学习不仅单纯的依赖不同的材料来表达出音乐的属性,让幼儿感受到差异性的音乐节奏,但是除了外界材料的辅助之外,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节奏乐器,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动作发出声音,这些声音也可以组成相应的节奏,为打击乐的学习提供相应的辅助作用,在此教师可以利用该优势,在不借助任何乐器的前提下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其对音乐有全新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儿歌,带领孩子们以拍手、跺脚、拍肩膀等一些动作来发出有节奏的声音,通过这些徒手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并可以让音乐学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6]。如可以与孩子进行一些简单且朗朗上口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常洗澡来常换衣,你拍二,我拍二,每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不要随地乱吐痰,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等,因这些儿歌比较有节奏感,幼儿在动手拍打过程中,会跟着其节奏走,而且其内容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肢体游戏的融入作为打击乐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的主观性,更可以让幼儿快速地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从而达到推动其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
四、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为其生活及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因多媒体信息技术本身就有着可视性较强的特点,能够将原本较为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这种动态化的表达方式较为形象化,幼儿可以真实的感知到音乐,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教师也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相符的教学方案,真正的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相比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该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在保证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前提下有序开展[7]。
结语: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文化课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的关注点,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也成为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幼儿的打击乐教学不仅符合该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对其音乐能力的培养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展开打击乐教学时,应当合理的融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到知识,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学” ,从根本上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为其后期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晓岚. 用魅力课堂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效果研究——以潮阳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课程为例[J]. 中国培训,2020(12):74-75.
[2]韦良静. 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反观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J]. 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2):197-198.
[3]邓璞. 乡村幼儿园教师音乐活动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究——以长沙师范学院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培训为例[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5):109-112.
[4]王梦玲,曾芸婷,赵星宇,覃玉兰,何小凡.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问题探讨[J]. 教育观察,2020,9(20):29-30.
[5]陆海莲. 地方民族音乐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文化自信解读幼儿教师音乐教育[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2):46-47.
[6]洪培琼. 在打击乐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以大班打击乐《森林狂想曲》活动为例[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6):17-20.
[7]莫嘉韫.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音乐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106+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