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化教学的观察记录及实践探索 ——以音乐情景游戏为例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薛秋露
[导读]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对教育事业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薛秋露
         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幼儿园   201204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对教育事业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展幼儿教育能开发孩子早期的智力,提高其身体素质,促进生长的同时也能健全孩子的人格。本文以幼儿教学中常见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为中心,展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幼儿表现的观察,最后探究游戏化教学的可行性,为后续展开幼儿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游戏教学;观察;实践
        引言:
        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学中最常见、最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幼儿教师能够全方位的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以及身体的能动性。在游戏化的教学中,教师也能更好的观察每个孩子的反应,可以比较及时的调整教学目标。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视、听、说、动等都被调动了起来,孩子也能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教学环境内获得知识,提高身体素质。
        一、幼儿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孩童的贪玩的天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幼儿游戏化教学的开展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幼儿园具有完备的资源环境
        幼儿园一般由室内环境与户外环境共同构成,幼儿的活动范围也集中在这两部分。环境空间的构成元素最能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为孩子提供一个多样元素的空间环境能促进孩子的学习以及性格的养成。因此,一个多元素的幼儿园空间环境需要有相当多的游戏设备、游戏配置和一些必要材料,这样既能满足幼儿园学习性的教育,也能兼并游戏性教育。以游戏为核心的游戏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教育,形成了对学习教育最基础的理解。【1】
        2.教师的游戏化教学技能
        游戏化的教学是学与教的游戏化,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足够的游戏教学设计能力。在对幼儿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不分离的状态 才能更好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游戏化教学,促进教与学的融合。
        幼儿教学应该以游戏为核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与此。幼儿的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并无明显的界限,游戏活动理应能够成为教学活动的开端,二者相互促进。幼儿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探索学习,努力创新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探索多样化的游戏教学,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组织并展开游戏化教学。
        二、教学观察
        教学观察主要是观察幼儿在游戏化教学的表现及反应,通过教学观察能及时反馈教师教学中的不足,教师也可及时的做出调整。
        (一)观察对象
        游戏化的教学主要针对的是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游戏化教学的观察对象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孩子的身上。通过观察这些孩子对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反应能反馈教师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信息,通过孩子的真实反应也能让教师知道此次游戏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比如在“小兔子乖乖”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观察孩子的反应会在活动中提出“兔妈妈说了什么;小兔唱了什么呀”等这样的问题,在孩子的回答中即可大致了解到此次教学活动的成败与否。在“走路”活动中,教师提问:“走路的声音听上去怎么样?”孩子回答是“重重的、慢慢的。”为之后猜小动物(乌龟)做下了铺垫。【2】
        (二)观察实录
        活动的名称是小兔子乖乖,活动需要达到目标为:在故事情景中感受兔妈妈和大灰狼两段歌曲的不同,愿意唱唱小兔的不同回答;体验音乐情景游戏的快乐。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中教师提问为“兔妈妈说了什么?”此次回答中大部分孩子都是对的,而少数部分则是因为活泼过度随便答或内向过度沉默不语。第二部分中教师播放了两段不同的音乐,一是兔妈妈与小兔子对话部分的音乐,二是大灰娘与小兔子对话部分的音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进行了重点提问并且设置了情景过渡的环节,这是孩子参与度较高的环节,通过重点提问与教师的亲身演绎,孩子都会深入到故事中,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情景游戏部分,由教师带领孩子一起模仿小兔子的不同回答,这是孩子参与度最高的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总结的部分,教师会在游戏中传达需要孩子明白的知识,同时在孩子的情景再现的游戏中,教师也能更好的观察孩子对此次教学活动的接受度。
        在“走路”活动中,目标定位是,在模仿小动物不同形态走路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喜欢亲近小动物,对小动物有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第一部分说一说喜欢的动物,孩子在说得过程中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师虽然邀请得孩子不多,但是孩子们都很积极,此起彼伏得在举手发言。第二部分是学小动物走路,教师通过谜语请出了小兔子;听小动物声音请出了小鸭子;听小动物走路的声音清楚了小乌龟以及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请出了最后一只动物。第三部分是欣赏《走路》歌曲,并做相应的动作,孩子们纷纷戴上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挂饰,跟着音乐一起动一动,有些孩子还会有一些创新动作,使活动达到了高潮,由此可见,游戏化的集体教学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其中。
        三、教学实践
        (一)幼儿智慧生成
        幼儿智慧的生成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此次游戏化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使孩子生成防范陌生人的智慧。在“小兔子乖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每个环节都会进行提问,问题的难度由次递增,由简单的“兔妈妈说了什么?”到需要经过些许思考的“如果听到是兔妈妈的声音,应该唱什么啊?不是兔妈妈的声音应该唱什么呢?”,孩子对问题的回答能让教师知道此次教学是否达到预期。孩子在此次教学活动中也展现了智慧生成的过程,同时生成的是长期有效的智慧。【3】
        (二)观察、教学活动
        在“小兔子乖乖”的教学活动实践中,孩子的表现就展现了此次活动的成效。游戏化的教学是幼儿教育中惯用的方法,它通过孩子的参与来最大限度的带动孩子思考,然后在游戏中授予孩子知识,让孩子在玩耍中就能学习获得知识。“小兔子乖乖”最后一部分是属于孩子的,让孩子自己扮演音乐中的人物,再现活动中的所有情景,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玩心,也能让他们明白知识,完成教学目的。
而在音乐活动“走路”中,孩子的每一次回答教师都能进行简单的提炼和提升,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当教师在提问“乌龟是怎样走路?”时,孩子回答到“有重重的乌龟壳”,教师及时进行了回应与肯定。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4】
        四、结语
        幼儿教育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时期也是孩子养成性格的关键时期。游戏化的教学以有趣的教学,打破了沉闷的教学,利用孩子贪玩的天性,在玩中学,在教中学,使孩子学到了该学的知识,也没束缚他们的天性。
        参考文献:
        [1]金倩雪. 本体化游戏与游戏化教学的观察记录及实践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13):232-232.
        [2]沈亚蕾. 幼儿游戏活动的六种观察记录方式——以美术区角游戏活动为例[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2):16-17.
        [3]葛梦静. 在音乐游戏中提升幼儿音乐感知能力的实践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4]周雪凤. 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听辨能力的方法[J]. 幼儿教学研究, 2009(1):5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