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燕
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七学校
摘要:根据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现状,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出现的问题,从实践出发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始深入探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最强大的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不少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枯燥的、繁难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使得很多和数学相关的知识的专业学习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首先是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从而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扎实、更有效。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的学习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心理学家梅里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把脑的活动比作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这种比喻非常恰当。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
孩子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各式各样的,从而,学习"发动机"也是千姿百态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保养好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工程量巨大而复杂,但是也是光荣而神圣的。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各种方式方法,以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才是心理健康重要的组成。
学习的"发动机"类型各异,那么就存在着有的发动机先天性能优越,有的发动机天生不尽人意。那么就注定了教育工作中要作两项巨大的工作:一是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二是健康心理维护。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
从性质来看,教师教育工作内容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重要内容,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
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这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比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一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发动机有或这或那的问题,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许是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小气等等;那么班集体中难免有同学会不喜欢这些人,甚至会歧视他们,那么,老师们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那么,这些孩子们就不会陷于一种不良环境之中,渐渐地,也许会有令人惊奇的表现:成绩好的不再骄傲,成绩差点的有了进步等等。让孩子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问题,并且改正自身的不足,从而让自身有所提高。
二、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就需要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或者是方式以及丰富的材料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及追求真理的学习欲望。
经过这些年的教育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刚步入工作的时候,对于和学生的沟通、课堂知识的讲解都是很新的,感觉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知识的讲解,总是害怕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拓展了多的知识。一开始,我个人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中学生一般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时期失去平衡,因而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如焦急、烦躁、自卑、孤独等等。为了解决和预防这些心理上的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这门学科学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他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梳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很多孩子孩子来讲,这方面还是比较匮乏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能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不容易的,所以需要我们多花些时间在备课、授课中,尤其是要跟学生达成学习上的统一情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尤为重要。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与学生建立朋友式关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也可逐渐的培养学生的积极情趣。
班里总有这样的学生出现,平时做题和考试都没有问题,但是一到大型考试,不是时间不够用,就是思路混淆,会做的题也会出错。我分析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没有夯实的基础,而是学生在考试时,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针对这样的两种类型的学生我采取两种方案,方案一:课前小测,有针对性的讲解知识点;方案二:题型归纳总结,多做类型题,从而让学生多了解解题的思路和步骤。针对个别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采取多沟通,课下多交流,增进与学生的了解程度,从而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进行学习。
三、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识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体系。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使人们之间空间距离变小了,但是心理差距拉大了。
数学实践中动手能力多体现在概率问题和几何问题的学习中。在我的课堂中,学习三角形的全等问题是,合作学习是教学中最好用的手段之一。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想法剪下不同的三角形,再在小组中讨论,得出相应能够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出解决几个问题的方法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概率问题中,通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结论,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得到更精确的数值。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
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通过反馈,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效果,进而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激励作用,学生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反馈要清晰、具体、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确定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惩,把奖励看作是一种隐含的成功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强烈的主动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也要通过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心理学知识的创新,能够提高我国的整体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动机方式和手段是多样的,有针对性的辅导,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振宏,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与应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9.
[2]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吕建国主编: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四川大学出版,2005.
[4]代丽娜,俄中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5]吴晓颖,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创造力和学习成绩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6]吴慧芬,学习参与度低-电大开放教育学习问题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