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明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为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需合理应用微课教学策略,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围绕学情与教材,建构数学高效课堂,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本文就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微课教学
引言:
逻辑思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因为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用性,若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未得到很好启发,则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可尝试应用微课教学策略,架构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在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下,学生可基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对未知信息进行推理探索,不断拓宽学习视野与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需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启发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深度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铺垫良好基石。小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可助力学生身心成长,当学生遇到生活现实问题时,逻辑思维则可发挥出直接作用,辅助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并作出主观判断,得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突出小学生的个体意识与思维独立性。
二、微课在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中的应用路径
(一)依托微课夯实数学基础知识
通过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成长规律进行剖析可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属于螺旋上升的态势,由易到难的逐渐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为此,在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教师应当依托微课教学方案,有效夯实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对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想象力进行逐层启发引导,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创造力与想象力[1]。
例如,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面积求解内容教学时,教师则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循序渐进的教学引导,以保证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果。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讲解时,教师可依托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并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合适的变化,进而利用旧知识思索掌握新内容,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即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则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引导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求解时,为有效夯实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师可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解公式,利用微课进行动画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的学习。通过动画模型观看,学生可发现对平行四边形进行适当的切割,则可以得到三角形与梯形,基于该线索进行探讨,可使得学生总结出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求解公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不仅回顾了旧知识,并有效掌握了新内容,提升了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几何图形面积求解教学时,教师应当灵活应用微课教学策略,展示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面积求解公式差异,以及图形之间的异同点,辅助学生进行多视角对比思考,并建构数学几何图形思维联系,为学生建构几何数学知识体系夯实基础,启发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在探索过程中获取更多数学知识。
(二)基于微课开展例题深度讲解
小学生进行数学内容学习时,由于数学基础知识点较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一定压力。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没有对其进行融会贯通,则会完成深度学习与知识内化,直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提升。为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基于微课教学模式,开展经典例题讲解。在深度讲解引导下,促使学生厘清不同数学基础知识点的关系与区别,促使学生建构科学明晰的数学知识体系,夯实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并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2]。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加法与减法”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认清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计算差异,避免学生对分数与整数的计算产生混淆,影响到小学生对分数相关内容的学习掌握。笔者认为,在分数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分子与分母领域入手,将其作为教学切入口。教师可围绕“通分”进行教学讲解,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以及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围绕教学难点与重点,选择合适的经典例题,并基于微课视频,对经典例题进行深度解读;或对学生日常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汇总,并利用微课进行演示讲解,剖析学生的分数加减法计算错误原因,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自身的解题问题,并完成自我纠错。笔者认为,通过经典例题的微课深度解析,可对抽象的数学逻辑关系进行转化,形成具象化、可视化的数学知识,契合小学生数学思维学习认知规律,保证小学生对分数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掌握。在微课习题的深度讲解引导下,可使得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三)围绕微课发散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逻辑思维属于一种抽象能力体现,需要学生进行灵活思考、发散探索,对多种知识进行整合归类,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与思维的升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合理应用微课教学策略,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发散引导,促使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例如,人教版“负数”相关内容教学时,为有效引导学生对数学新概念进行学习掌握,教师应当建构合适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数学新内容渗透到生活场景当中,降低数学新知识的复杂性与抽象性,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与效果。
鉴于“负数”内容学习的特殊性,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场景建构时,应当合理应用微课教学策略,为学生还原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如商店经营亏损、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具象化转变,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思考,逐渐理解相关数学内容,有效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能,提高小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实力。
三、结束语
综上,文中围绕小学数学教学,阐述了微课教学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现实教学策略,如基础知识的夯实、例题深度解析、发散思维启蒙等,有力论证了微课教学方案的执行可行性与合理性。未来,在提高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时,教师需坚持以生为本教育原则,建构高效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水泊。
参考文献:
[1]刘金凤.例谈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112-114.
[2]董陈萍.谈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