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龙
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校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高效数学课堂是教师聚焦的问题。高效数学课堂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应紧紧围绕“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灵活多样地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知识,最终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新课程理念逐步转变了以往知识传授的模式,但是由于数学教学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片面,学生主动性发挥不出来,以至于课堂出现严重的低效化,暴露出诸多弊端。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数学知识思维密度大、知识抽象,学习难度系统非常高,单纯地依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模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新课程理念下,部分教师虽然尝试将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结合到一起,但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为了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常常不得不回到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
(二)教师中心主义
在当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唱独角戏,常常是机械地讲完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就开始进入到数学例题讲解中,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课堂的“边缘地位”,缺失了课堂参与的机会;其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从个人的立场出发,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已有知识、认知结构、基础能力等,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在熟悉课本中,不能发展学生自主性;最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本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对所有的学生实施同一个标准的授课内容和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环境
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传授方式单一,使得学习异常枯燥、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时候,教师应立足于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方式,利用其直观形象、快速高效、信息量大等优势,使得数学课堂逐渐走出枯燥、无味的氛围中。尤其是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途径,将其可视化、动态化,借助视频等形式,使得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更加通俗易懂。最后,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补充与其相关的知识,使得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如此一来,信息技术将字面的、晦涩的文字转换成直观的现象或规律,营造出学生熟悉的环境,有效增强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教学效率有效提高。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中,而是应围绕教材内容,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然而,单纯地依靠黑板、口述等方式很难实现新课程目标。基于此,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途径,将搜集的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最终制作成为PPT、视频等,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在无形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另外,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数学学习内容的时候,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还可以将其发布在班级微信群、QQ群中,指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
(三)开展可视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和深入学习的源泉,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对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动寻求方法,积极探索知识背后的原理。因此,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是课堂高效的关键。以往单一、乏味的学习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融合信息技术这一形式,借助视频、图像、文字和声音等元素,将数学知识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完美地融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从感官、视觉上进行数学现象的感知,体验数学的逻辑美和思想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可视化,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视频引导,强化课前预习
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时候,课前预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有效的课前预习中也会逐渐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传统数学预习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教师在强化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可结合教学内容,将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软件录制视频,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将其提前发布在班级微信群、QQ群中,引导学生在课前围绕课前预习的视频展开预习。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视频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预习,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视频预习中存在的疑惑点等反馈给教师,教师则针对学生的反馈,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再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如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的知识点,一带而过,针对学生课前预习中存在疑惑的地方,则要进行详细的讲解,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的要求,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关注的重难点。基于此,教师应明确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途径,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前预习、突破教学重难点、开展分层教学、强化错题教学等,不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汪永毅.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22):59.
[2]李萌,韦有波.高中数学信息化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7):7.
[3]刘儒春.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2020(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