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潮流 ——《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孙振波
[导读]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孙振波
        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中学  450046
        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今年年初,学校数学教研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学习阅读《2017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这次活动让我收获良多,现谈一谈以下三点体会。
        一、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精神
        教好数学就是落实核心素养。要发挥数学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功能,就要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作为目标,从概念的生成开始,到性质的研究,最后实现对数学对象的深化认识。在落实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教育精神尤为重要,而课程目标就是教育精神的一个方向。能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简称“三会”,这个目标是教学精神的体现所在,考察教育精神从“三会”入手最为直观。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2017年出版的这本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精神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是与时俱进的,目前这个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始至于课本,得之于创新实践。而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则需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问“为什么”;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则需要着重于提高学生结合原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两点就需要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而这里的“万里路”当然是指下文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了。
        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基于“四基”和“四能”的课程目标,为了学生更适应现实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数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将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生活,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际的讨论过程中,动脑思考,协作解决问题,真实参与进来,体会掌握一个数学新知识的整体过程或是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思路。作为教师,更是应该在学生探讨过程中,细心聆听、总结,获得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讨论结束之后,也要预留足够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总结、探讨、交流并将讨论过程反馈到教师这里。十九大提出要“立德树人”,从“以知识为本”改变为“以人为本”。

从“学会”到“会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小组合作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的交流探讨模式能够将基础知识、基本节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传授给学生,更能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国家的发展,教育目标的不断改革,对学生的学习也进一步提出了更加高层次的要求,教师也有了更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在普通高中的数学教育过程中,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不能将学生培养成死读书的“书呆子”。而学习方法的传授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解决并得到收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课堂上的授课效率也能因此大大提高,学生不会再昏昏欲睡,而是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得到更多学习的兴趣。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并且符合高中数学教学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提出的各种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都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们,让他们去自己思考,交流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不再闭嘴不言,而是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发挥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而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在问题开始或者讨论进行的时候给予一些提示或是指导,然后再让同学们自己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的时候也可以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代表站在讲台上,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出来,这样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每个人就多了很多别人的想法,同学们可以将别人的想法思路和自己的做一个对比,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大家共同进步。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一场大的变革已经到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改革方向,积极践行新的理念和方法,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数学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相信在“四基”、“四能”的目标指引下,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模式一定会成为潮流所向。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从而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宏安.数学课程目标刍议——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08).
[2]    王小佳.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新变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4).
[3]    许世雄,黄永明.理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八个关键问题[J].中学数学教学.2018(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