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贞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北京 100084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重要社会学科,对于构建未成年人良好的德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资源和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健康发展起到了规范、引导、促进和激励的作用,是一门基础性的德育课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德育;教学;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显性学科不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隐含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隐示性和渗透性的课程。德育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是无声的指示和教育,又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
必须以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教育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丰富多彩的事例、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等小故事,在课堂上或课堂下进行阅读。例如,在许多城市街道,特别是地铁和市政工程中,贴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它们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被乡亲们称为“救命专业户”的王西广被评为中国好人,被推荐为中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一系列感人的故事,比如孝敬母亲,感动中国的陈斌强。透过个案搜集及与同学分享,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认知水平,也能加深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辨识假、恶、丑。
二、拓展现实生活资源
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真切地感悟人生,在感悟中创造具有真正道德教育价值的人生课堂,关心人生学生,这种真切地体会人生的“爱”一旦渗入生活,就会受到课堂的感染,熏陶出的情感才是“真”,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就能“真爱”地生活,在生活中体会课堂的那种“真”,那就是真正的情感教育,而不是戏子们搭台唱大戏。班级是教师的阵地,学生的阵地是生命的阵地,只有把学生的价值观内化为“真”,最终融入生活,思想政治课的使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所以,“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应该局限在校园里,更应该延伸到生活中,延伸到社会中,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例如,遵守交通法规,懂得法律常识等,或者针对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饮食、着装、娱乐等不良习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和探讨,发现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以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如教授“商品”知识点,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购买商品,从而了解商品的含义。
而且“商品-货币”阶段的转换既重要又困难,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卖不出去的东西,就是白白付出的劳动,就是没办法赚钱”。在这一时期,教师应结合教学要求,挖掘思想教育的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只有卖出商品,才能获利,为顾客着想。
三、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道德观是以善与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并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加以规范的行为准则。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以仁义为本,以大爱和谐友善为基准。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德”作为学习和弘扬的“制高点”,为当代政治课教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习资源,儒学的道德追求主要体现在实践层面。在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之前,很多先儒都曾提出过知行合一的思想。以生活实践为出发点,传统儒学注重德性,修身,践踏相应的“德”。例如,程门立雪的故事:“至是,游酢、杨时见程颐于洛(今洛阳),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游酢与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意思是用心去学习,去尊敬学长。把儒学重在实践的传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之中,可以消融思品课时下所缺乏的“知行分离”德育,让主体德育真正发挥作用。例如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知识点,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作用。
四、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思维活跃,探索能力强,不满足于仅仅是接受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相互探讨,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面对这一转变,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师以往的“权威型”面貌,使学生在个性上与教师保持平等的地位,是教师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重视个体差异,发展和完善个性,满足不同需求,营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
结束语:在现代化变革中,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重任,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学生的德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道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教师提高素质修养,追求宽广的知识面,加强道德法治建设。第一,教师不能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视野;政治课教师要涉猎各学科的知识,特别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德育工作者,才能在各种因素的考验下,成为游刃有余的学生德育楷模。
参考文献:
[1] 张大江.关于思想政治德育与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讨.《考试周刊》.2013(93)
[2]王丽娟.思想政治教学中课程资源有效渗透[J].新教师,2016(7)
[3]李娟. 浅谈依托思想政治课强化德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2)
[4]谢树平.江苏特色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与实践范式[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