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重在塑造灵魂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黄月婷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时代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培养
        黄月婷
        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  214145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时代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不仅需要从小进行科技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掌握本领,而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一个健康的灵魂。因此,小学德育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教育必修的思想教育课,应值得重视。
{关键词} 小学德育 塑造灵魂 健康理念
   
一、序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德育教育作为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模块,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社会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要求,但与相关知识相比,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也就是说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灵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德育教育,重在塑造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物质多么丰富,科技多么发展,但没有健康的灵魂来主宰社会的话,社会风气败坏、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为什么有些西方发达国家,自杀率那么高,社会不稳定,都与他们的灵魂世界相关。而健康的灵魂,是从小培育的,用什么样的文化精神,用什么理念进行教育,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理念的重要一环,应进一步科学完善授课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德育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品性健康发展。

一、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所谓小学课堂德育教育,即在小学课堂中运用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区别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中,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位共同发展,从学生品德、素养、性格、个性等方面开展深度的良性教育”[ 刘娟:“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46期。

]。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品德,提高思想素养,塑造灵魂的重要一环,有如下意义。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已经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始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尤其是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引进,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充分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这进一步表明我国各条战线人才辈出,他们各自发挥了自己的才干。而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需要长时间的岁月。尤其是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各种文化、各种价值取向都涌进中国,诱惑着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而这些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祖辈们打下的江山,靠他们保卫和建设,靠他们谱写新的篇章。因此,他们的思想素养、品德修养、灵魂世界的健康与否,不仅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而且也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和国的命运。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伦理和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意义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向学生实施教育,如何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什么样的理念,继承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培养什么样的品性、塑造什么样的灵魂世界,这是一项值得探讨的教育问题,更是一项理论问题。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被各国所仰慕。她体现了中华民族之精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也是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精神基础。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培养分享与关爱的精神
        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大多都是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加上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因此,孩子们成为父母及祖辈老人们的掌上明珠,从小受到过度的关照,唯我独尊的意识较强。有鉴于此,小学德育教育应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分享与关爱他人的精神。
(一)从小懂得分享文化,树立集体精神
人是社会动物,离开社会群体,一天也生存不了。尤其是现在的信息时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应体现在小学德育教育上。教育学生们通过分享而获得认知、获得朋友、获得进步。一个人再有能力,再有才干,但如果没有合作精神,不懂得分享,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看起来好像有个性,但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如果离开了集体,不懂得分享,是不会被社会认可的。家族成员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都是如此,要珍惜集体的荣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不仅仅是一种讲义气,而是一种分享,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
(二)关爱他人,培养友爱理念
        社会上有多种人,有能力的、优秀的、强势的人,同样也有无能力的、不但不优秀还是有问题的人,还有一些弱势群体。因此,社会才有社会福祉事业,也就是说,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我们应从小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关爱弱者的爱心,让整个社会充满爱的温和,这样世界才变得和蔼可亲。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有不同的多样文化和习俗,同样也存在贫富不均现象,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爱心,把她作为一个人的理念,这样培育的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以助人为乐为荣。
(三)懂得感恩,知恩图报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最讲“仁”和“孝”,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以情境为中心,父母养育孩子,孩子们应该懂得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强调“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因为父母不仅给与了我们生命,而且付出了巨大代价养育了我们,感恩父母和孝敬父母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恩父母是如此,对待其他有恩的人也是一样,懂得感恩,懂得知恩图报,这是一个人具有的良好品德。我们常讲,“饮水不忘挖井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培养担当与独立意识
        小学德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懂得分享和友爱,感恩报恩,同时也要培养担当意识,独立意识,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有的。我们社会的物理空间、文化空间都是靠大家来建构的。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社会成员的一种责任,而这种责任意识应在小学德育中实施,不要说空话,要从实际一点一滴做起,学会什么是责任,做一个维护社会和平的使者。
(二)强化独立意识
        我国的小学时期,由于家长的过度关爱,其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国外同龄孩子相比,显得有些欠缺。因此,应在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更应重视他们独立意识的培养,从小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靠他人。这种教育应该以相应的德育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实施,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意识。
(三)塑造健康的灵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杨杰,詹海桦,苏文献:“明理念、重德育”《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12月。
] 因此,培养学生塑造其健康的灵魂,是教师的天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灵魂,就等于一个空壳,没有内涵,没有精神支柱,经不起风吹草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灵魂,就会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很快走向消亡,而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因此,塑造灵魂,就等于塑造生命。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重在塑造灵魂,不仅体现了我国教育体系改革中实施的一项教育策略,而且也表现了时代所赋予青少年成长中的一项重要使命。在高科技、网络化时代,健康的、不健康的、有利及有害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日益侵蚀着人们的生活,同样日益影响着人格还没有健全、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少年。因此,这复杂的世界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冲击,笔者认为小学德育非常关键。小学德育教育重在塑造灵魂,这是关系到未来的世界是一种以什么理念主宰,更关系到我国未来的栋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娟:“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46期。
2、杨杰,詹海桦,苏文献:“明理念、重德育”《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12月。
3、刘锦辉:“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黄月婷:1989.09:女  籍贯(精确到市):江苏省无锡市  职称: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德育工作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 21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