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娟
四川省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 637000
摘 要:将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在培养当代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方面的正向作用,实现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时,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断地做出努力,本文就是从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具体作用展开的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 融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这一媒介,更好地培养自身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时也能够让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学校和教师在落实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必须认真研究,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具体方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
一、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来说,德育教育的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要想保障德育教育的质量,促使学生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教师就要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推动德育教育形式的创新和德云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将传统文化切实融入到德育活动之中,丰富小学生的德育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对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
首先,在重大节日来临之前,教师要组织节日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进行道德品质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在清明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在端午节组织学生包粽子,在重阳节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送上祝福和慰问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其中培养起自身的感恩意识和家国情怀,实现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探究活动,实践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道德品质的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为此,教师可以选择中国传统文中的某些德育元素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活动和演讲比赛等等,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实现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 在家庭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被称作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培养学生德育意识的过程中,父母要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学校必须积极的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实现家校互动背景下学生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家长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来临之际,教师要与家长及时的进行沟通,开展学校活动的同时,开展一些家庭活动,例如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剪窗花,包饺子这一类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含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与他人进行团结协作,共同取得美好的成果。
三、在校本课程中弘扬传统文化
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和本地区的资源开办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推动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的发展,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培养,为此管他教师必须再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积极的探索校本课程,开设校本课程教师要发挥集体智慧,进行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教育研究活动,并进行相关课题的撰写,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国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国学是维系中国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纽带,因此,教师要关注到国学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本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了相关的国学校本课程,通过国学校本课程,学生能够学习国学经典,并在国学经典中体会古人为人处事的奥秘和仁与礼的思想,借助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整个校园内形成了一种守纪律,懂礼貌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
在利用传统文化开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五个阶段,首先,课堂导入必须富有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教授的国学课程之上,其次,教师要选择一些名篇让学生进行背诵,通过背诵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体会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教育的真实含义,此外,教师也要将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分解,让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中究竟蕴含着哪些德育因素,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融合起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互对应,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有效发扬。
传统文化既包含在国学经典中,也体现在经典书籍中。教师可以在本班或者本校内定期开展讲传统文化故事的活动或古诗词经典诵读比赛,通过这样的大量阅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文化素养得到了培养,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因素。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推动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斯霞.德育视域下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途径[J].职教论坛,2012(5):65-66.
[2]孟燕丽,吴丽.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2):25-28.
[3]邵晶晶,王智.试论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J].教学与管理,2012(33):25-26.
[4]谢文芳.地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和优化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63-64.
[5]刘俊燕.从智慧性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J].哲学研究,2015(9):59-63.
[6]赵海霞,赵雪芹.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