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学情境,深化情感意识——初中数学课堂与教学情境的融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周思含
[导读] 在教学改革思想体系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周思含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饶河农场中学  155740
        摘要:在教学改革思想体系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情境设置方法,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理解教师渗透讲解的知识,通过教学情境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初中数学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基于学生的不同能力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也会让学生在方法的尝试和探索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强化自身学习素养,会推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综合成长。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情境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融合;策略;分析
前言: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践行教学改革思想需求,解决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不同困惑,要通过方法和策略的变革,加强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对不同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升华,有助于教师做到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整理。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的参与欲望会得到提升。教师设置思考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探索意识、设置实践性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会推动教学实效性的稳步增强。
一、设置思考型教学情境,完善学生的思维脉络
        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拥有完善的思维脉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思考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验证、思考教师渗透的不同理论知识内容,应用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讲解的知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得到固化。思考型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也会为学生日后的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探索过程创建有效基础,让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加速实现[1]。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内设置有关埃及的教学情境,以“神秘趣味埃及”为主题,让学生测量埃及金字塔的高度,让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探索埃及金字塔的“身高”,能够有效调动和激活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的激情和热情,增强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的能动性。教师通过知识内容与教学情境过程的融合,指引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尝试,会让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中让学生形成完善思维体系,在学生主体位置的显现中,让学生形成正确思维,会推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加速实现。
二、设置实践性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情境的设置会促进学生在日常知识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方法的变革,让学生以实践探索方式、操作方式理解知识,形成数学学习思维。

以实践性教学情境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下,教师渗透知识内容会构建良好教学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中的知识互动,探索配合教师完成数学知识学习,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得到显著提升[2]。
        例如:在“勾股定理”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在校园中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实际让学生测量了解旗杆、影子、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引进勾股定理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探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回到课堂内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绘图方式将在校园实践活动中看到的现象、提出的问题在图纸上呈现,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与知识渗透讲解融合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完成数学学习方法的变革,推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认知知识、理解知识,在实践教学情境中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综合成长,让数学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态度。在教学改革时期促使学生成为数学探索者。
三、设置导入型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导入型教学情境,以优秀的课堂导入方式激活学生对教师即将讲解内容的好奇心。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讲解和互动,会调动和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为教师的知识讲解做好铺垫。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参与辅助教师的方法介绍和知识讲解过程,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课堂导入型情境的设置也会激活学生的最佳状态,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形成[3]。
        例如:在“三视图”知识教学中,教师为优化课堂导入,设置导入型教学情境,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不同物体,以探索视角让学生观察物体,回答图形各面呈现的不同特点,以学生的观察和参与,教师引出本堂课的知识教学,让学生善于对图形进行探索,以三视图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空间立体思维结构,强化学生的立体图形思维。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实际剪裁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不同观察角度。教师通过教学情境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动手操作融合,让学生在导入型情境中形成好奇心,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教学情境模式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合,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接受知识,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学习效率、探索意识的增强。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置,搭建教学桥梁,让学生在主动钻研中强化学习素养,理解数学学习的基本脉络,掌握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不同方法,会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进步,现实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体位置的显现,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增强信心,能够有效落实教学改革思想,为学生的长远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秀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展现数学课堂风采——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19(22):23.
[2]徐其良.例谈教具和学具在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3):84-86.
[3]冯国辉.巧设教学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妙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