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毅
广西柳州市箭盘山小学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科的教学方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达成知识教学下的全面发展。而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常态,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需要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提高教学的效果,也让学生有思维、思想的数学文化养成。本文介绍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提出了信息化课堂的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社会;信息化课堂;实践教学
前言: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通过数学知识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概念上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征,结合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及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抽象认识与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据分析、数学计算、数学建模。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养成核心素养,就需要改变学习的状态,从理论认知转为探究思考。信息化课堂教学可以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方式和内容,建立符合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构建和应用。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传统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以知识讲解和提升成绩为目标,教学方式多为单方面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都是以概念和定理为主。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改变,虽然知识教学依旧是重点,但是素养培养与知识教学并重,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过程的参与,在思维探究和思想探索中获得认知、能力、方法的综合性成长。这其中需要解决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简单化的情况,并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可以带动主动学习、理论探究,保证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化课堂教学策略在核心素养下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的优势,并结合核心素养的内容做教学设计,以此使学生能够深度学习,认识抽象知识,形成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知识概念,分析数学规律,养成数学计算能力和建模思维。
(一)以多媒体做抽象知识的直观呈现
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是关注基础知识认识的核心素养内容,信息课堂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有抽象的知识认识,也要培养直观想象能力。处于基础知识学习理解中的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为符号认识,很难掌握数学知识的抽象表现,直观想象能力也缺失。鉴于此,教学中就可以用多媒体做抽象知识的直观呈现,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学知识内容,也能完成抽象理解,在知识的导入中培养直观想象能力[2]。比如在《面积》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就以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面积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用数字来表示点,以点线面的组成展示面积的概念,可以使学生有自主理解认识,也让抽象的知识有了直观呈现,可以引发探究思考,并针对面积这一抽象概念做直观想象。在课堂中的多媒体应用要把握小学生的兴趣,在知识的导入中做趣味化设计,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观察,并针对内容作思考探究。在多媒体的应用下,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都能随着知识学习理解得到成长。
(二)以思维导图引领逻辑性数据分析
逻辑推理与数据分析素养下的信息化课堂要有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其中学生的学习差异、能力不足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上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将数学知识进行拉伸,形成一个逐步推理的教学过程。同时也针对知识应用组织数据分析,保证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培养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题能力[3]。比如在《分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就以分数乘法的算法和算理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分成分数认识,乘法性质,分数乘法计算的递进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则以思维导图为基础引领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用学生的想法和认识作为资源建立教学结构,以此就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分数乘法的理解中有逻辑思维的发展。数据分析素养的教学培养需要在逻辑推理下进行,教师针对思维导图的步骤组织学生分析每个步骤下的数据,让逻辑性的分析有数据的支撑,以此可以强化逻辑推理引导的效果,让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中有反思,而数据分析能力也在实践性的学习中得到了发展。
(三)翻转课堂开展精准数学计算教学
数学运算是针对数学知识运用的素养能内容,在小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具备数学运算素养就要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教师在信息化的课堂中需要解决学生数学知识运用中的错误,精准指导计算练习,以此使学生能够有计算方法和能力的成长。策略上可以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将课堂变成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完善计算理解的过程。比如在《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就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计算学习理解,使其能够建立计算学习应用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则让学生先阐述混合运算算法的认识,提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以此开展合作性的讨论分析,完成计算知识的学习理解。在此过程中,计算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认知上进行,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运算思维和能力都得到成长。
(四)借助微课进行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对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要以数形结合思想为基础,在策略上关注建模的学习行为,开展专项教学。教师在其中可以针对数学建模的学习行为开展微课教学,将数学建模的知识应用过程做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在形式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比如路程时间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就以数形结合思想为基础建立应用题建模微课,帮助学生依据题目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将数量关系做图形绘制,以此学生在解题中也就会有建模能力的养成,数学解题思维和能力也能有实践性的成长。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共同落实了核心素养,教学与学习有了互动的过程,并且可以保证自主学习效果,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去做设计,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成效来反思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也在策略上做不断的完善,以此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使学生能够完成自主学习理解,在探究中获得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婷.依托信息化技术 创设直观化数学课堂[J].教育界,2021(04):12-13.
[2]郑有兵.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0(36):36-37.
[3]钟景富.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