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课程素养化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刘敏
[导读] 近些年,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要求提高
        刘敏
        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 321200
        摘要:近些年,受社会发展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要求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在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匠”到“师”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内涵的培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素质的提升。本文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角度,从作为素质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课程教学为出发点,来探究中职学生技艺培养和素质内化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中职;音乐课程;素养化
        引言
        纵观我国历经的多次课程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提升、进步,但是课程改革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断改进、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教育文化重建的过程。此次高中音乐课程改革自2018年1月颁布课程标准距今已有一年多余的时间,在这期间的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乐观地意识到课标的不成熟、不完善是符合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本文就此次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提出几点拙见:
        1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院校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专业素质和素养,通过在音乐方面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品位。同时,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终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在中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毕业后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工作。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能根据社会的专业职位要求,结合教学的任务、内容来展开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技能和素质。
        2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准确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关键性
        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模式已经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鉴于此,相关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方面需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进行教学,根据素质教育的相关原则进行日常教学模式的制定,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很多教师没有按照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细化,最终导致音乐教育不被学校和学生重视,同时,由于落后的教学方式使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对其中的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进,甚至有些学校依旧采用传统的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认为音乐课程依旧是学生娱乐的项目,将音乐作为专业性学科进行教学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对于学术方面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推进使我国社会环境也在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内容也引起了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以,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音乐教育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音乐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不仅能够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还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智力。
        除此以外,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提升,有效增强学生对于事物的反应能力等。所以,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进行音乐教育的开展是一项必要的教育拓展过程,这样的融合也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教育发展。
        2.2中职音乐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存在单一性
        当前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设置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目前来看,中职音乐课程所采用的形式主要是合唱、指挥以及音乐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音乐课程十分枯燥与乏味,难以激起学习兴趣。这就导致在开展音乐课程时,难以推动学生在心理、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在一些高校中,音乐素质教育并不是作为必修课形式存在,这就导致没有兴趣的学生就不选择音乐课程,难以普及音乐素质教学。除此之外,许多中职在开展竞赛活动时,将目光集中在职业教育方面,音乐艺术类节目则只起到辅助作用,学生难以对音乐活动抱有较高的热情,最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2.3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现在部分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以传统的面对面传授知识的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将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严格地划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降低了学习兴趣,完全是以应付考核而进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缓慢。因而,需要对当前中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此提高中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3中职素质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3.1素质教育中教学目标的明确
        对于音乐课程进行素质教育阶段,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设计,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整体的教学目标,从而展现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的设定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创新能力及对于知识的储备能力等,并将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变成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

除此以外,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中不仅需要对音乐教材中的理论性知识进行教学,还需要积极通过现阶段比较热门的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拓展,找到合适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音乐知识的延伸;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需要融合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将其变成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同时,还需要按照现如今音乐教育中缺少的素质教育知识进行补充,对于音乐知识理念以及音乐知识技能进行逐步教学,从这些细小的方面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2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近几年,随着我国中等院校不断扩张,中职也开始面临转型的要求,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教学体系过程中,如何才能保证中职更好地发展,成为中职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而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二是增加师资队伍人数。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音乐教师缺失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最有效的解决措施就是增加师资队伍人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利用校外聘请、校内培养等方式,将优秀的音乐教师引进到学校当中来,保证校内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教师也需要从自身入手,加强思想道德与专业素质的学习,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运用自身的魅力与人格不断去感染学生;还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当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终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空间。
        3.3中职生素养化教育的根本诉求
        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人才培养中所产生的这一诉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着手回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工匠。在这一前提下,学校、教师、学生三者要默契配合,把具有素养化教育功能的课程、课外活动、报告、社团活动等具体形式组织好和实践好,使这些具体教学形式真正能够在培养具有综合性素养的工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音乐课程为例,音乐课程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中外音乐作品的赏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专题音乐类报告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音乐社团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了解。除此之外,还有美术课程、书法课程、舞蹈课程、非遗技艺习得课程等都是中职学校素养化教育的内容。这些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职学校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在中职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上一脉相承,都为培养和打造综合性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服务。
        3.4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与优化教学模式。音乐教师要选择一些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以及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选择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探讨与分析;选择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将学到的知识逐步的加深与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出高质量的音乐人才,推动中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3.5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兴趣程度
        兴趣本身就是学习的基础,在音乐学习中也同样如此,假如对于音乐知识没有兴趣,就会影响到最终的知识吸收效果;但是相反,假如对于音乐知识产生兴趣,就会得到有较大程度的效果展现,所以,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内容。鉴于此,在音乐教育中,兴趣的激发十分关键,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内容。
        在日常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索,更好地进行知识的积累。教师与学生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参与到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记忆。
        结语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改革,想要更好地促进音乐课程的发展和音乐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达到情操的培养,就需要在现有的音乐教育模式下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展现,对音乐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对于该项工作来说,相关教育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将学校本身的特点及校园文化进行教学实践的落实,为学生学习音乐创造比较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教学条件,才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滕星主编:《教育人类学通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2][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韩莉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3]姜力.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9):32.
        [4]吴丽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124.
        [5]贡琳.音乐学专业学前教育方向职业化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49):233-234.
        [6]柳苏凌.音乐艺术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已成定局——中国音乐艺术教育发展论坛后记[J].乐器,2019(1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