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热迪木·艾海提
(新疆莎车县高级技工学校,新疆莎车,844700)
摘要: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也成为促进其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技工院校的学生因年龄和认知关系,还没有健全的行为准则,但又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鉴于此,作为教师必须应肩负起育人责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行为习惯,在将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和革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技工院校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紧跟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办学特色突出,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目前,班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也是衡量技工院校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技工学校的学生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其自身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素质可以帮助他们更积极的面对各种来自外界的挑战,更好的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作为教师,要跟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来采取因人而异、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班级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德育的管理和建设,帮助学生成长为自我修养和素质健全的人才。
一、教师管理工作现状
班级作为一个学生共同构成的基层组织,是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技工学校的学生基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但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认识水平等都处在较为迷茫的状态,容易受到社会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多以自己为中心,逆反心理很强,认为自己可以摆平一切,但事实上,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他们不必在面临高考的学习压力,但是很多学生家庭或教师还是将学生学到专业理论和技能作为惟一的理想和目标,宁愿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监督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却不约而同地忽略了对学生在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正确引导。很多学生学习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成绩,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却开始自甘堕落不思进取,这就是缺乏德育的后果。
随着国家教育的大众化,新的挑战和教育难题接踵而来,基于此,“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提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和新视角。教师不仅需要做到对学生的教育进行管理,还要从学生出发,通过教育、管理和组织学生来加强对学生的人生理想教育和终身发展引导,实现学校对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二、班级管理实践中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价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换,培养有技术有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社会能够进步的前提。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技工学校的教师应该明确取消对立的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师生作为共同主体,学习目的、学习目标作为客体。通过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组织,引导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所得,并进行探索和发展。
(一)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相信沟通的力量
不管是教师还是各科教师,都需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严肃的面孔,同时要秉承“知、情、意、行”的原则,让学生对班级管理不排斥、不反感,主动融入,不仅管理效果会更加出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会改善,进而影响到班级管理效果。
这一过程不仅仅需要理论的支持,还需要以“尊重”为前提,了解学生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并根据其人格特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然后可以在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及内在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班级管理有更强的认可感,积极参与进去,还能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在此基础上建章立制、教师紧靠严管,使学生入学后就学会做事要有准则,行为要有依据,将校纪校规内化成每个学生的自身需求,帮助学生塑造行为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社会资源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班级管理活动离不开丰富的社会资源。技工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也需要跟上时代脚步,为班级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德育的感染和熏陶[2]。
比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网课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召开学生座谈会,以“抗疫中的我”为活动主题,关键词为“责任、担当、奉献、坚强”等,让学生发现周围的抗疫人物,总结其品质,并在网课中进行演讲。学生演讲时,教师应及时关注平台中学生们的交流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并公正客观的总结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并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公正、随时提醒、及时督查督办,遇见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全面性、积极主动与个性化的发展。
(三)因材施教,发挥教师引领的作用
管理的关键在“理”,理清学校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须突破原有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将“学”提取出来,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观念,并本着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等生、博爱中等生的原则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变,作好学生道德行为上的引路人[3]。
教师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应秉承因材施教原则,用实际行动把爱化作语言、表情、动作,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而非俯视,同时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犯过的错误要一针见血地抓住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严管慈教,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避免简单粗暴的制止和训斥管理让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产生反抗或者抑郁的情绪,并以此来推动班级管理工作地深入有效开展[4]。
结束语
技工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注重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参与,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效班级管理方法。在这种管理的影响下,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可会急剧增加,师生关系会因此变得融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大前提下,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会变得轻松简单,效果也会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张帆.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探讨[J].学周刊,2019,(21):18.
[2]王家昭,王春玲.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7):10.
[3]吴泽波.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探究[J].教育界,2018,(9):17-18.
[4]王欣.浅议“以学生为中心”的技工学校班级管理模式[J].职业,2016,(18):61-62.
作者信息:帕热迪木·艾海提,女(1976.08.08—),维吾尔族,新疆莎车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地址:新疆莎车县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