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娅岚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322200
摘要:作为思维可视化和知识可视化的表征工具,思维导图以特有的形式臝得了人们的青睐。对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性的评价研究较少,随着思维导图使用的广泛和研究的深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和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的内涵
所谓“思维导图”,即指从一个“中心点”出发,借助于线条、颜色和图形的变化而形成新的子节点,每个展开的节点,也就是每个词或者短语都可称为一个子节点或子话题。因此,笔者认为,思维导图就是人们借助于语义网络的方式,将某一认知领域内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方法,通过图形、线条和颜色等的变化,从而建立的层级化、形象化、可视化的语义系统。简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一张图,但又不只是一张图,因为它也是信息的一种展现方式,通过将人的思维画出来,这样就能用图示的方法展示信息和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学习和记忆。
二、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的优势
1.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知识学习和知识管理工具。在绘图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英语知识的组织和有意义建构,其对英语知识的信息加工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预习和自主构图,为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和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最终通过导图进行知识整合和复习,使得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并且学会如何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也能对之前的英语学习习惯做以改进。
2.增加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质量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思维导图展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学生的思维,也是学生脑海中隐性知识的真实表现,是对己有的、开发不完善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结果,它呈现出来的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过程,能帮助学生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
3.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建的是一种思维图示化、可视化的结果,它将英语知识系统化和显性化,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也成为减负增效的一个支点。思维导图能够使知识逻辑化、系统化和直观化,能够促进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迁移。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导图的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对学生而言有很强的吸引力,它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但是,在使用思维导图初期,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它的认识较少、了解不够,是绘制上比较潦草,在设计上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比如,对各个概念要素的提取上不够精准。思维导图中主题、节点、子节点等具体要素的确定是绘制科学的、优秀的导图的最基本条件,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2.教师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比较欠缺
在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被“唤醒”,学生基本上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教学过程中,但是,笔者也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部分学生的关注还是较少,特别是动手能力较弱、学习能力较低的学困生。在对两名教师访谈后,我们了解到,由于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加上在使用导图进行教学的初期有大量任务需要师生共同学习。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的有序进行和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教师对部分学生有所忽视。
3.教学后对思维导图的处理较为粗糙
思维导图的使用范围有着很强的宽泛性,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前、教学中还是教学后,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在前两个环节中,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相应的、较为合适的使用,但是在课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后在利用它进行英语知识归类和复习整合时,学生的使用频率明显比在课堂中要高,这不仅说明在课后学生对它的使用减少,也说明学生利用其进行知识复习和整合的意识和能力较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4.思维导图绘制样式略显单一
思维导图的样式多种多样,而笔者通过对学生所绘制的英语导图进行收集和整理发现,学生所绘制的英语导图样式还是比较单一,基本上都偏向于辐射图。在教师使用导图进行英语教学的初期,由于教学任务量、教学时间以及导图这个新工具的使用这三重限制和矛盾,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基本上比较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处于“任务关注阶段”,因此,教师在综合这三者矛盾的基础上,尽量会规范、统一学生的绘制样式,以便于指导和改进。但是,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比较单一和模式化。
四、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建议
1.注意英语思维导图设计的科学性
就英语学科而言,它有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系统,而且英语知识的抽象程度和语言的复杂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的英语内容有一定深度的理解,从而对英语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而非简单的、浅层、机械的单词、语法记忆。因此在设计英语思维导图时,要结合所学内容或者所讨论的语言话题对它进行相应的变动和更新。正确理解英语知识和语言意义之间的建构。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外化和表现,它的质量如何是其生命力的支撑所在。因此,要想正确地绘制英语思维导图,一方面,学生要对英语学习材料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情境。
2.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思维导图是学习者用来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组织、重新建构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中心主题和各种节点、子节点等认知图式的解读和建构,不仅能深刻地揭示出英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英语语言认知路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到,小学生有着诸多的心理特点,诸如好奇心强、好动且好玩。因此,在绘制和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学生整体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也要认识到学生之间语言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帮助、推动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3.要充分发挥“图导思维”的作用
由于人们的大脑对“图”非常敏感,所以“图示化”的内容更容易使人记忆和理解。思维导图作为人思维可视化的路径,就是通过图示的方式将人对材料的解读“画”出来,是人内部思维结构的具体、清晰的呈现,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也就是“把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的过程”,目前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太过机械和简单,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地学习思维导图,学习如何提炼关键词和节点,并且引导学生去提炼,去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做到知识结构和学生思维的双重可视化,以实现从“展知识”向“展思维”转变。
4.思维导图绘图样式要多样化
随着使用范围的逐渐广泛和人们研究的逐步深入、具体,思维导图的类型也逐渐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使用最广的样式有:树状图、等级图、鱼骨图、紧密图、辐射图和流程图等。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注意到各种图形的特性和适用范围,同时,联结所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步骤地绘制导图。要注意强调学生绘制图形的多样化,避免“千篇一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不应该只是对本节课内容的简单整合和罗列,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和特性。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教学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J].林莉.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09)
[2]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吴凡.课程教育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