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颖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丰富且形式多样音乐活动,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表现机会,使其积极表现和善于表现,在参与和体验中,不断提升音乐表现力,逐渐增强音乐自信,促进音乐综合素质提高。本文以小学音乐活动为探讨对象,分析了音乐表现力培养现状,就活动中提升音乐表现力提供了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活动;表现力;提升策略
引言:小学音乐教学要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尽情表现,以增强学生音乐表达能力与音乐表现能力,促进音乐艺术修养提升,在表现音乐的同时,陶冶情操,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小学音乐教学最为主要的一个目标。但是就当下音乐表现力培养情况看,存在活动形式不够多样、缺乏音乐表现积极性等,严重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所以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中,一定要利用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力。
一、音乐表现力概述
音乐表现力还缺乏明确的概念,所指的内容比较宽泛,我们可将其认为是表现音乐的能力。无论是演唱音乐,还是运用乐器演奏音乐,都要通过音乐技艺,将音乐更好地呈现出来,通过对音乐的诠释和表达,打动和感染欣赏者,使其产生共鸣。音乐感受存在抽象性,意会起来容易,但是言传却较难,音乐表现力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具体的音乐行为,才能反馈出音乐表现情况。音乐表现力通常要借助于两个要素展现,一个是声音,另外一个是节奏。除了这些之外,还可利用表情、肢体动作、情感等体现[1]。音乐表现力培养至关重要,因为音乐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在感染听众的同时,自身在表现音乐中与其融为一体,将会被影响和陶冶,从而促进音乐修养与个人品质的提升。
二、音乐表现力培养现状
新课改音乐教育要求是:必须促进学生音乐认知能力、感受能力、表现力、鉴赏能力、创造力等全面发展。这个就需要在音乐教学中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实践中去鉴赏和表现音乐,通过亲身参与陶冶性能和增强音乐素养。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依赖于音乐表现力的支撑,也是学生学以致用,应用音乐进行表达的关键。但从近年来小学音乐教育实际情况来看,音乐表现力培养还存在问题。一个方面是部分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缺乏,对于音乐表现力认识不足,意识不到培养表现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活动中很少有针对性训练,致使学生音乐表现力严重不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音乐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整个过程中“教”占用大部分时间,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音乐表现机会少,学生的能力提升也就存在较大问题。学生长期被动学习音乐,积极表现意识差,自信心不够强,即便在课堂中提供表达音乐和诠释音乐机会,学生积极性也不是很高,经常会胆怯和退缩,这些不利于音乐表现力提升。另外,音乐活动形式单一,也影响学生音乐表现的兴趣和能动性,造成表现力低下。
三、提升音乐表现力的策略
1.为学生构建实践平台,使其具有音乐表现的机会
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效果不佳,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是过于重视知识技能,课堂中音乐活动比较少,学生缺乏音乐实践机会,表现力也就难以提升。针对这个情况,音乐教学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方向,结合培养音乐表现力需求,构建实践平台,设计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音乐表现的兴趣[2]。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可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音乐才能的学生参与需求,同时还能使音乐活动更有吸引力。学生在这样的音乐活动中,将化被动为主动,在实践中感受和表现音乐,领略音乐魅力,每个人的音乐表现力也会能提高。
以《童声中国娃》这个单元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地区音乐,引导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感受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以及从整体上体验差异,又要设计实践活动,确保学生有表现的机会。比如在教唱《草原赞歌》以后,教师与学生互动,分享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总结这首歌曲情绪是欢快的,体现的是草原上人们热爱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背下歌词,再演唱这首音乐作品,表现歌曲中自豪之情。另外,教学中也可呈现草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生活,比如服饰和风俗,并要组织学跳蒙古舞的活动,或者是模拟在草原上骑马驰骋的动作。这些活动的融入,为音乐教学增色,学生在充分感受蒙古族生活以外,对这个民族喜爱之情会油然而生,这个时候演唱歌曲,就能更好表现出音乐中欢快自豪的情绪。活动以小学生为中心,自主参与中,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会逐渐提升。
2.利用好乐器演奏,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力
音乐表现力除了要依靠音乐体现,还要通过节奏体现,乐器演奏的节奏感强,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培养音乐表现力的音乐活动设计,应当引入乐器。选择乐器要根据小学生乐器了解和学习情况,尽量选一些这个年龄段熟悉的乐器,比如钢琴、鼓、吉他等。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之处,音乐表现方面存在着差异,教师要让学生演奏或者敲打,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音准、音色、节奏变化和不同等[3],学生有了这个基础,再通过乐器去表现乐曲的能力会增强,音乐表现力也会提升。
比如在欣赏《唱着跳着走进你》这首歌曲的时候,先要让学生分析,在教师带领下明确歌曲所要表现的主题。为了防止学唱形式过于单一而显得枯燥,还有就是出于提升音乐表现力的要求,可设计音乐活动,让学生边唱边击打乐器,通过歌声和拍打乐器增强节奏感,达到较好的音乐表现效果。这样的音乐活动,学生兴致高,音乐课堂会变得具有生命力,学生边演唱边拍打乐器,整个过程朝气蓬勃,自然也就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此外,学生在学完这首歌曲后,教师可组织音乐创作活动,要求学生重新编词编曲,并要将乐器演奏加入其中,通过演奏赞美自己的家乡,并表达对八方宾客的欢迎之情。此外,可利用乐器让学生体会节奏变化,主要包含了轻重和长短变化,增强学生节奏感,提高其音乐感知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其表达音乐能力提升。
3.组织综合表演活动,做好音乐表现力指导
小学音乐活动要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除了要单独组织活动外,还可将各种表演混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尽情表现自我和表现音乐,将演唱、身体律动、肢体动作、神态等统一起来,共同去表现音乐。音乐活动氛围将更加热烈,学生会自觉自主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在表演中充分表现音乐。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提高,感知能力更强,自然也能促进音乐表现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思考和探究,全方位理解音乐,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人生经历,想要表达感情,同时掌握各种音乐技巧,这些可确保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进而促进音乐表现力提升[4]。
比如在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中,就要让学生边唱边律动,想象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与音乐作品共同,最后在声音、身体律动、节奏中更好体现音乐。又比如在《鼓乐传情》这节课中,要求学生跟着节奏跺脚,还要在过程中击掌,在载歌载舞中,领略佤族鼓乐风情,淋漓尽致地诠释音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活动中重视音乐表现力培养,首先要为学生构建实践平台,使其具有音乐表现的机会;其次利用好音乐演奏器乐,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力;最后则要组织综合表演活动,过程中做好技巧指导,全方位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谢秀莹.小学音乐活动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策略[J].北方音乐, 2020(04):121-122.
[2]高波.小学音乐教学提高学生感受和表现能力的研究[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
[3]朴京哲.试论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C]// 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8.
[4]郑蓓蕊.通过"器乐进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1):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