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 陈怡琦(学生)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健康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期间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的
倡议。“一带一路” 建设对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崛起,有助于增强人民文化自信自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单纯属于经济战略,更是文化战略。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打下必要的基础, 努力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 倡议的国际化人才,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双向文化导入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培养语言学习者双向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以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为内容,将文化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语言教学模式。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不但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双向文化导入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一、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关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采用双向文化导入模式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总量较少,且主要集中大学本科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总数不多。从现有研究结果分析,当前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方面。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应该开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改革,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以信息化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在信息时代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同时,对英语教学模式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得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对当前的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3)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肯定地讲,很多学者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有益的、
有启发性的、甚至不少是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开展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对后来的研究者也很有启发和帮助。但综观研究,不难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英语教学内容重外在轻内涵。高职高专主要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大方向,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我国高职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一直处于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为重点的教学模式,强调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注重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因此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地关注语言的外在形式结构,即语音、词汇、语法等,注重脱离文化背景的纯语言技能训练,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是保证外语使用是否得当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常因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交际中出现很多语用错误。这种重视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文化教学的现象与高职高专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大相径庭。
二是教学中重目的语文化轻母语文化。长期以来,文化教学研究都集中在目的语文化的
导入上,母语文化少有涉及,有的文章甚至把文化教学等同于目的语文化教学,过多地强调外国文化的学习,轻视自己母语文化教育和输出,忽视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基本原则。这一现象导致了学生热衷于西方文化,只会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而对本族语文化非常冷漠,用英语表达自己文化的能力低下,造成中国文化失语问题。
2010年10月19日,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 一文, 首次提出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提倡应当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到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担当起此任。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接触最多的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材料,却很少甚至不会接触以中国本土文化为背景的英语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社会环境中,都只重视涉猎西方文化知识,而汉语和本国文化教育没有提升到和英语及西方文化同等重要的程度,这就导致学生忽略了对本国文化的学习,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只有吸收,没有传递。这种忽略双语双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严重影响跨文化的双向交流,大大削减和降低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文化教学中,只有把本族语文化教学和目的语文化教学并举,才能使高职高专学生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策略
笔者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围绕“双向文化导入”这一主题,通过对某高职院校
近30个专业3000余名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及跟踪记录,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双向文化导入”策略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特点,及实施教改的途径与方法。通过结合部分高职院校的成功案例,探讨出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途径和方法。
1.确立文化传承与知识习得相融合的教学理念,以职业人文素质的养成为目标进行教
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优化课程设置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依托于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内容设置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通常含有A、B两篇文章及语法、写作、音标对话等内容,文化方面的内容不多,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国内重量级出版社合作,组织英语语言和中国文化方面的专家,编写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注重中西方文化并举的新型教材。选择有文化内涵的文章,融入各国的传统风俗、价值取向,尤其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
2.开设专题讲座、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建构体现职业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开设一些双语专题讲座,介绍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以提升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素养,开拓他们的视野。学校还可鼓励英语教师开设第二课堂或选修课,对有限的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延伸,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例如,高职院校的选修课中除了颇有人气的《古希腊神话》《圣经故事》等西方主流文化,还新开辟了英文版的《中国文化概况》《弟子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同时也增加了师生的文化获得感。
3.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建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因素。高职英语课堂中双向文化导入的实现,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英语教师应树立重视中国文化的观念 ,并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加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教育。更重要的是,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做到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最后,教师需要持续的加强自身学习,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广泛收集教学资料,不断研究、创新中国文化导入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只有对中国文化了如指掌 ,才能做到英语教学中的有的放矢。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是语言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4.构建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评价框架, 为“一带一路”战略选拔出英语能力突出的优秀
技能型人才。
高职英语的考查重点往往集中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若教师对学生仅是片面强调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将上述五种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和终点,就会忽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为了应对考试,学生必然会将学习重心放在记忆知识上,而忽略了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想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完善、改革当前的英语考试制度,在各类测试、考试中逐步增加大学英语文化知识的考核比重,尤其是对中国文化英语能力的考核。
课题:本论文为2021年校级科研课题结题论文
本论文为2021年校级科研课题结题论文。课题编号:ky202133
课题名称:“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