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语音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刘燕
[导读]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任何语言都是作为有声的工具
        刘燕
        乌鲁木齐市第九十八中学  831400
        摘 要: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任何语言都是作为有声的工具,而起着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是语言的外壳,要掌握一种语言必须学好这种语言和语音作为基础,才能顺利地学好语言,学好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我用过统编教材,人教社的九义教材及其修订本,个人认为在这些教材中,在初中英语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均落后于英语字母教学,使学生没能得到入门阶段规范有序的语音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关 键 词: 初中?? 英语教学??? 语音关
一、语音教学困难与问题。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者大都抱怨英语单词多而繁,难记易忘。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着单词的记忆呢?英语单词不同于汉字,英语单词的词形与它的读音有着直接的联系,有很多单词根据读音便能写出来(如:bike, cake ,car ,jeep,market,but等)。当然要形成这种以读音促进拼写英语单词的基本能力,必须牢固掌握一定的语音知识。因此,语音知识的牢固掌握便是英语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运用这种基础知识,便是记忆英语单词的一种基本技能。当然这只是就掌握单词来说的。本人曾调查过很多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事实上这些学生刚开始的时候英语也学的很好,可以说能说会背。但后来由于不知道什么是“开音节”、“闭音节”,由于不懂音标,看着音标读不出单词或读不准单词,不会给单词划音节。不知道什么是重读音节、非重读音节。老师领读过的单词随着单词量的增加转眼就忘,有的甚至用汉语记英语单词的发音。这就说明了学生的语音知识不过关。语音知识掌握还没有形成学生记忆单词的一种能力。
两极分化的原因,也正是由于记不住英语单词而开始的,而记不住英语单词就是因为语音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所致。因此老师教过的单词边记边忘,自己都没有能力复习,最后只好放弃。英语学习一旦放弃,就很难再树立起信心。目前实际的中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效果与教学目的相距甚远。其具体表现就是;
        ①. 很多学生学完音标之后音标记不准、认不全;
②. 许多学生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学习英语靠鹦鹉学舌,背诵单词靠死记单词字母顺序,给英语单词加注汉语拼音或汉字;
③. 朗读时不能表情达意,一些学生害怕当众朗读。
④. 单词不会拼读造成词汇记忆困难,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过拼读关,而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拼读能力,最终导致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
二、语音教学效果欠佳的成因
2.1、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语音教学内容的安排分散且学程长,不能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又因为“课时紧,赶进程”,常常被忽视。这样一来,语音教学得不到保证,不利于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从一开始便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受到挫伤,教学效果差。
2.2、个别音素的发音困难。在元音方面,如将[e] 发成[ei], 将[ei]发成[i], 将[?i ] ] [?] 读成类似汉语“偶”、“爱”、“傲”。在辅音方面,如将[θ] 读成[s]还有些同学直接把[θ] 发成汉语的“四”。
        2.3、音量方面的困难。这里主要指元音,些同学把长元音发成短元音,或将短音发成长音,如把[i:]读成 [i],由于学生发音要领记得不够牢,所以就把sheep和ship这两个词混在一起了。
2.4、强读式和弱读式的困难。初学英语的人往往将一句话中的每个词都读的重而清楚,认为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发音正确。如将He was reading a book.完全没有一点英语的腔调,甚至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就这样进行操练。
2.5、平时在发音中也常伴有“加音”、“漏音”的毛病,还有的重音、次重音、语调等把握不够好,如把eighth读成[eiθ ]此外,还有意群停顿,节奏、连读、弱读、不完全爆破音的同化等问题。
2.6、 重单音教学轻语流教学。
        多数教师相对地对单音较为重视而对语流语调的教学重视不够。其表现为:(1) 对于教材中所出现的相关的语流语调教学内容,教师往往是一带而过。让学生听一听录音,然后模仿一下。这样的教学方法仅就语流的单项练习来说也未常不可。问题的关键是部分教师不能结合课文的教学进行语流语调的训练,即脱离开单项语流练习,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什么重音、语调、连读等语流音变现象很少受到师生的重视,几乎全丢在脑后,致使学生习惯于朗读与背诵,没有韵律节奏,学生朗读背诵时差不多都一个味,甚至是夹带着地方音的英语,难以表情达意。因而许多学生怕丢丑,不愿意当众朗读。话说回来,如果英语的语流语调掌握不好,学生就不会真正感受到所学英语的语音美,很难获得英语的真正语感,就会使英语的学习永远停留在语言学习的浅层上,无法触及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底蕴,这也就很难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2) 由于缺乏对语流语调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日后获取听说读写的能力种下暗疾。我们说,英语语流语调与汉语语流语调差别很大,曾有人将汉语的语流语调比喻为一串珠子,拔一拔,个个清晰有声,而英语的语流语调听起来恰似小溪的流水,哗啦啦,连续不断。可想而知,一个习惯于以汉语的语流语调朗读英语的学生,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与速度将直接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的结果要么听不懂别人讲的地道英语,要么自己讲的英语别人听不懂,并且阅读时还读不快。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平时英语考试能得高分的同学,见了外国人,一不能自如流利地与他们用英语交流的原因。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意识不到这一点,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课还讲不完呢,哪有时间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语流语调,让学生课下自己练习去吧。”可见,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事关整个英语教学的成败。
2.7、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纵观整个语音教学过程,过分的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问题比较严重。首先,许多教师教学中还存在按步就班、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学中更多考虑是课本里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忽视学生的需要,较少考虑学生应当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 “严格地说,不论是本族语还是外语都是学习者自己学会的。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教学作为语言学习的第一关,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拼读能力,从而解决学生的识词问题。同时,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能力。通过语音教学,教会学生查字典,以便学生具有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可是从目前的语音教学现状看,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语音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3.1、观念上的创新。
破除“我教你学”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是“学”会知识的,而不是“教”会的。因此,教师教授语音时努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使他们具备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复练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进而具备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记得有这么三句经典的话:
You hear, you forget.
You see, you remember.
You do,? you have learned.
例如,教师在复习表示星期的单词时,启发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总结出这些单词的末尾都有“day”,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新单词“Saturday”和“Sunday”,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增强了。不要孤立进行语音教学,和词汇、句子有机结合,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搞好语流教学。如:单音、单词、句子相结合;单词、句子、语篇相结合;特别是要将语流教学与课文教学相结合进行,让学生多听课文标准录音,对课文的语流语调要形成整体的深刻印象,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地,如此坚持练习,学生才能突破朗读关,朗读时才能表情达意,这对语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3.2、教材编排的创新
据报道,英国的小学生上学时要进行1个月左右的语音知识的训练,试想我们当初学汉语时语音知识不也是天天挂在嘴边吗?并且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种汉语环境里,而英语对学生来说本来就陌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先从语音学起呢?但教材的编排比较分散,没有集中,并且考试中语音知识方面也不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作为重点,没有整和利用好教材,记单词仍是死记硬背。
现在由于课时非常紧,初中一般一个星期只有4节英语课,教材的量很大,作为老师来讲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专门的课时讲授语音,尽管这样我还是从初一刚入学就首先进行语音知识的教学,而不是急于上课本上的内容。具体做法是:根据张思忠“三位一体”的教学法,进行语音集中训练。使用瑞津英语《一气呵成学语音》。音标必须做到不假思索地读得准,默写不出差错。接着,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母组合。如:在学字母组合的同时出现例词,例词要求只读不记,再就是要求学生背一些读音规则,如“y”的三种读音在词首读/j/,在词尾读/i/,以及怎样给单词划音节,元音字母或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中的读音等等。如教picture这个单词,可先划音节pic—ture,其中“i” 在重读闭音节中,因此读/i/,而字母组合ure读/ ε /,因为在非重读音节中。其中 c 读/k/ ,因为不是在e、 i、y 前。“t”读/t?/,而不读/t/。如果学生了解了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读音。又了解了在非重读音节中的元音字母或带元音字母的组合,都读弱音/ε/或/i/ 。这个单词只提示“t”读/ t? /即可,学生便可读出来。类似的单词只读不写即可掌握。类似的知识在教学单词中经常提示、复习、巩固,使学生逐渐形成通过语音规则来记忆单词的习惯。以后学习的大部分单词,即使不出示音标,也能根据读音规则读出来并能读准。(而不总是p-i-c-t-u-r-e这样地死记硬背)实践证明,运用语音知识记忆的单词,记得牢,不易忘,速度比死记硬背快的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语音知识来记忆单词,语音知识就会越来越巩固。记忆单词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也就是说明了学生已经掌握了记忆单词的这一基本技能。因此记忆单词就会有一个飞跃。记忆单词没有困难了,也就有效地扼制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因为大家都用同一种方法:“语音规则”来记忆单词,因此差别就不会太大。
3.3、教法上的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产生情感的火花,而兴趣的情感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学生持续的语音学习兴趣,将对学生语音能力的发展以及整个英语素质的提高产生极大的效应。在讲授"do? homework, watch TV"等词组时,教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说词组,学生不仅在学会词组的同时理解了词意,更重要的是更好地区分了这些词汇,由动作和表情做媒介,形象生动,学生们在课堂上操练积极、活跃,兴趣盎然。初中学生天性爱玩、爱动,他们喜欢节奏鲜明的声音。我们变以往的课堂节奏为形式多样、节奏鲜明。比如,在教授完单词和词组后,学生边拍手边朗读,既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简单易读。课堂节奏的加快,让各种练习交替进行,环环相接、层层相扣,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高度的参与性,语音教学也在潜移默化中悄然进行。在教学/ai / 、/?/ 、/e/? 三个音素时, 教过/ai /发音要领之后,练读单词kite? fly? high? sky接着练句子? fly a kite in the sky . A kite is flying high in the sky。再参杂一些小诗、绕口令等提高学生兴趣。
It’s a fly.
Holding a pie.
Wearing a tie.
And waving good-bye!
/?/? cat? mat? hat? rat
It’s a cat.
Sitting on a mat.
Wearing a hat.
And looking at a rat.
/e/? many? men? went? better
If many men knew what many men know.
If many men went where many men go.
If many men did what many men do.
The world would be better, I think so.
最后练习
Mike met Mandy late at night, looking at the sky and eating a pie.
3.4、模式上的创新。
从语音学习的发展过程来看,总结语音规则有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语音。一旦学生掌握了语音规则,不仅在学习生词时会轻松许多,而且温习单词或遗忘单词发音时也可以不需教师的帮助,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教授词组时,教师通过用彩笔标注字母或字母组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听音,总结归纳出其发音规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y—/i:/、 r—/r/、w—/w/、h—/h/、g—/g/ 等,英英相似的音的比较:/i:/—/i/、/ z/—/ e /、/s/—/θ/、/v/—/w/ 等;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如部分元音字母、大部分辅音字母都与其相应的元音音标、辅音音标形似:如 p—/p/、f—/f/、 h—/h/ 等。实践证明:学习英语不能靠简单机械模仿死记硬背,只有“将认知学习、迁移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拧成一根英语学习能力的三股绳”,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另外,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打破“先生讲、学生听”的陋习,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抓住三个契机:
①、在学生有强烈欲望要自己独立识词的时候,适时地使学生掌握单词的拼读能力,即集中强化单音教学。
②、在学生具有初步拼读能力之后,要立即巩固教学效果,及时教会学生查字典。一方面练习了拼读;另一方面,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初学英语的成就感,同时还可以掌握一些词汇。更重要的是,为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打下了基础。
③、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彩的英语句子或短小的文章,让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的阅读,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单词的复现率,加大了语言的实践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即输入的多,记忆的就多,且使学生在英语的使用中掌握学习英语的良好策略。
结语
语音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成败。在当前普遍重视听说读写言语实践能力培养的形势下,重视与加强并大胆改革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真正改变语音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否则,目前所存在的语音教学问题将成为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最大障碍。
?
参考书目:
1. 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年 2 月;
2. 马承,“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z] 。
3、《心理学》《教育学》
4、《英语教学法》 胡春洞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外语教育学》 章兼中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