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 构建高效作文教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李俐桥
[导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这其中,写作教学便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
        李俐桥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这其中,写作教学便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从目前来看,由于普遍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生活观察,自身语言也较为匮乏,因此在面对作文要求时,经常会望而却步。为此,教师就可以尝试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深入分析,提升作文教学的高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主要描述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巧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并对于其中的细节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作文教学;高效教学
引言:对于思维导图而言,本身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自身发散思维进行培养的图形工具。其主要通过文字加图形的方式,对学生已经完成记忆的知识内容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整理。通过相关实践能够得知,在语文教学之中,利用思维导图之后,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思维逻辑变得更为清晰,进而提升个人水平。
        一、依靠思维导图进行审题
        (一)基本概念分析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促使教学活动更具逻辑性特点。其主要将某个特定的内容作为“圆心”,以此为基础,向其他相关内容逐步延伸。在作文教学时,学生们就可以在“圆心”的格子里写上“中心思想”。如果学生在正式写作之前,思维较为混乱,未能做到认真审题,自身很难正确把握中心思想。在描写的时候,文章结构就会变得非常松散,所写的内容和文章核心存在偏差,从而出现了跑题的情况。如此一来,即便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强,文章表现力再高,都是无用功。为此,教师就要尝试对学生的审题能力予以培养,确保其在拿到题目之后,可以做到正确审题,知道题目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明确具体要写什么是写作的关键步骤。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有一个材料作文的要求为:“小王也来参加期中考试了,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意外,他能做到这样真是不容易啊。”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整个材料进行全面阅读,将其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也就是“意外”和“不容易”,并将二者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部分,也就是本篇文章的主题。之后,学生们再以此为基础,对思维导图不断拓展,考虑学生们为何会感到意外,小王到底哪里不容易。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描述,对中心思想予以衬托。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文章将会变得十分紧凑,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二、依靠思维导图进行布局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进行文章布局的时候,自然需要将合理把握文章中心作为基础,以此完成框架构建。也就是对文章的整体部分和各个局部部分予以考虑,并把握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确保整篇文章具有很强的层次性,逻辑性也十分严密。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模式较为单一,往往都以形象思维为主。若教师单纯依靠口头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文章分析,自然需要在题目得到明确之后,尝试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全文内容予以分解,形成多个局部部分。以整体为核心,对每一个小部分展开处理。由于理解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就可以尝试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该思维的过程通过图片呈现出来。由于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完全一致,因此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1]。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有一个作文的题目为《我想对您说》,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时候,就可以尝试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们深入思考,逐步完成全文的布局工作,合理把握多个环节的彼此关系,具体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思路将会变得更为清晰,进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三、依靠思维导图进行思维发散
        (一)基本概念分析
        对于思维导图来说,其各个分支本身都能无限延伸,通过对其这一特色予以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发散的效果,以此提炼各类相关关键词,提升自身思维的严密性。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想象水平也会随之提升。毕竟小学作文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们做到内容足够具体,表达清晰,且没有跑题即可。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对记叙文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人物描写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了保证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足够具体,此时教师就可以尝试采用思维导图,以人物描写的特点作为其中的中心部分,并向四周发散,列出相关注意事项:外貌部分、动作部分、语言表达、神态部分以及心理活动。之后再以此为基础,不断发散和延伸,列出相应的三级标题,诸如准确描述人物的基本特点、满足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各种不同的动词、针对具体的细节进行描写。如此一来,学生们的个人思路将会逐步变得十分清晰,将思维导图作为基准,以此展开写作工作,促使最终的作品质量能够达到较高水准[2]。
        四、依靠思维导图培养写作习惯
        (一)基本概念分析
        普遍小学生对于写作都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认为难度太大,不知道如何表达。针对这一情况,通常教师都会尝试和学生展开沟通,基于特定的步骤或者案例展开详细讲解,以此完成思路引导工作。尽管这种方法同样有效,但只是就事论事,未能形成普遍性针对方法。而此时如果教师选择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就能让学生在正式写作之前,全面把握写作的全部过程,在自己的大脑之中,明确具体目标、相关内容和全部流程。通过长期努力之后,学生们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益处。
        (二)具体案例分析
        例如,在对《我来编故事》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逐步突破思维困境。其一,教师无需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自己,让其自主回忆,想一想自己曾经看到过或者听到过的故事,对其进行阐述,并将相应的关键词列出来。其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收集作文素材,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构建写作框架,并对写作思路进行拓展与优化。其三,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让学生参照思维导图的要求,逐步完成内容表达。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流程,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个人写作习惯,进而提升自身写作能力[3]。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教师就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各个不同的环节之中,从而完成思维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新思维进行写作,进而提升个人水平。
参考文献:
[1]蒋海晨.谈如何巧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才智,2020,000(007):219.
[2]杨玉梅.借力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写作教学[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13):35-36.
[3]魁学贞,周剑英.借助思维导图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技风,2020(9):8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