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梅
(石家庄 ,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高职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试点专业,从职业能力对接、调研、校企合作、嵌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几方面探索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开发的有效路径,为推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提出了一点思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研究
一、引言
随着新时代下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扩宽技能人才培养与成长通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成为人才培养的新趋势,而标准化建设就成为了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突破口。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也要与时俱进,以1+X证书制度为指导思想,以充分的专业调研为依托,结合多年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开展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建设工作,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构成了学院双高建设任务的一个环节。目前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集成电路开发与测试”,通过培养,学生在毕业3~5年后,基本能够精通电子产品电源电路的辅助调试,应用维护等技术,成为电子产品制造、生产、检测、维修及管理等领域的技术骨干,并能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和电子装接调度技师水平。
学院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完成了相关验收工作,在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推进下,通过市场调研和与中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教师的座谈,我们与企业一线人员共同完成了职业能力分析,为课程体系构建和标准编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开发的有效路径
根据上述分析,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开发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核心,涵盖课程标准、评价体系等的中高职衔接的教学体系,优化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已是当务之急。
1、对接职业能力标准是开发教学标准的关键
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将来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因此教学标准与体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职业能力相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向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出口,也是我们的服务宗旨。专业教学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文件,不论是教学目标、培养方式,还是职业面向、典型人物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等方面,都必须以职业能力为基本依据和起点。
把握好这个关键点的前提下,如何精准实现呢?我认为应该从开发主体、开发流程以及终极得到的开发产品几个方面入手,将职业能力自然融入到职业标准中,这里的标准既有国家标准,又有行业和企业标准。对应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方向,特定岗位主要有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电子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电子产品售后服务、电子产品应用技术服务等,我们将这些主要岗位群和技术领域中职业能力进行梳理,形成系统化、精确化的描述,就形成了职业能力标准。有了职业能力标准的基础,我们后续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就变得有章可循,实现真正对接。
2、进行广泛调研、校企共同协商是开发教学标准的根本保障
首先,进行广泛的调研是成功开发教学标准的基础。进行广泛性、代表性的调研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开发教学标准,面对的是调研区域的行业、企业,所以不能闭门造车,应当深入行业和企业一线,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方能提高教学标准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其次,开发团队的组成应该是校企结合,在沟通中协同合作,推进教学标准的建设工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来明确教学的内容和建设材料等,通过对市场上真实的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的调研和要求的调查,调整和优化中高职业教育的内容和课程,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专业的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建议开发主体由以下几方面人员构成:一是职业院校课程专家和骨干教师,二是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三是毕业后工作了几年的毕业生。这三个方面意见的采集,就涵盖了不同供需角度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全方位的体会和意见,我们在完成供需调研基础上展开的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标准编制等方面的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开发教学标准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性产品主要有以下几项,即调研报告、职业能力标准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的课程标准,职业能力又体现为思想政治素养、基础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岗位迁移与拓展能力。这些能力是基于对相关职业岗位能力和要求的分析,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课程的难度和要求进行区分和分层定级。具体来说,一个专业的教学标准应该涵盖以下主要内容:培养目标与方式、职业面向、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安排、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建议等。
3、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中
目前职业教育在大力推进1+X证书制度,目前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相关的证书有“集成电路测试与开发”和“传感器”,我们目前开展的是前者。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学生素质有所提高,一方面是优秀学生更加突出,去年在集成电路测试与开发赛项取得了省级二等奖的成绩;另一方面,更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完成相关职业资格鉴定。当然这里的X具有多个维度,除了体现专业特色的职业资格鉴定外,还可以指信息技术应用等级证书、英语能力证书等。
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组织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企业、行业的专家根据相关的职业考核标准,帮助进行职业生涯培养和职业鉴定考核,从而制定一体化的教学计划,并制定相关的中高职相互连接、相互区分的专业教学标准。高职教育目标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相关职业领域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够掌握一线的生产要求,又能创新电子产品的制造与管理、营销一体的工作,属于具有职业发展潜能和管理创新能力的新型综合性人才。中高职教育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结语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构体系化的教学标准,使得高职教育能够有效地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完成成长和升华,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帮助提升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我们遵循标准化原理,走标准化的建设之路,运用科学方法,坚持校企联合、分级培养、能力核心、模块建构、基础通用、书证融通的原则,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依托行业企业专家,借鉴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和标准,为职业教育培育出更多的精准技能人才,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的健康有效发展,使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能够更有效、更深入地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38.
[2] 严光玉,王涛. 产教融合,双创贯通,建设优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四川劳动保障,2018,400(11):62-63.
[3] 朱彩莲,杨润丰.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及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2014(8):25-27.
[4] 秦学礼. 中高职教育“3+2”培养模式衔接的实证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2(23):79-82.
[5] 雷建龙. 中高职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4,23(03):74-78
[6] 李学礼. 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 人才培养和机制创新, 2019(12):1-5.
作者简介:高梅 (1978.11),女,汉族,工学硕士,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该文为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研究》(JZY20026)和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院级专项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研究》(skz20200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