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
尤溪县第五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3651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新的时期之下对学生所具有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进而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也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高中的信息技术授课之中具有许多的缺点,阻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相关水平的提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需求,发现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及时的进行改正,不断的去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所具有的授课效果,提升学生所具有的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
引言:目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的信息技术学习课堂也面对着新的问题和机遇。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课堂教学供给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助推着高中教学课堂的提升。教师要抓住新时期的机会,深入的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思考,推动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推动学生相关能力的不断拓展。
一、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就是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进而师生之间所具有的有效沟通,对于课堂所具有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教师才能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为其设置更加符合其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现状的教学安排。而在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并不够充分,这样会致使教师无法准确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教授过程中没有目的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无法对学生疑惑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解答,久而久之,学生会对信息技术的知识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学生在该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停滞不前
在“互联网+”的大时期下,有许多教师并没有及时的更正其所具有的教学观念,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仍然是以通过考试作为目的进行的,有非常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对于学生相关技术的提升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在进行教学时只看重学生成绩,并不注重对于学生技能掌握的训练,会导致学生对相关信息技术的掌控程度只存留于表面,并不会灵活的进行应用。目前新课改的进程也在不断加深,其中素质教育也不断提醒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并没有真正的重视。在这样的教育观念影响之下,学生无形之中所承受的学习压力会有所增加,致使学生对该科目所具有的兴趣以及热情降低,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
(三)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之前,应该确立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存在许多的缺陷。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并没有利用其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却对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使得其课堂的进程非常没有目的,课程内容非常散乱。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到迷茫。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过程中“互联网+”可以为其提供大量的可利用资源,但是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设置错误等,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利用,使得学生无法通过这个工具去确立明确的学习方向。教学目标以及学习任务的模糊,会导致学生学习进程的缓慢,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所具有的教学效率。
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相关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想要有效的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所具有的效率,最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学生对该科目所具有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是促进其自发学习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学生真正对该科目有兴趣时,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展现较好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以合适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科目的兴趣程度,提升其所具有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进行相关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资料查询的任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系统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小游戏,调动起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进行中感受到趣味性,减少学生由于传统课堂的影响对该科目形成的抵触心理。在课前学生利用“互联网+”对知识进行自主的搜集和寻找,打破了刻板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发现信息技术其中所具有的乐趣。
(二)与其他科目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变得越来越高,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必须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科目,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互联网+”去创新教学,不断的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所具有的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应用,进而不断的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PPT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科目知识作为主题进行设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寻找相关的图片等资料去填充自己所制作的PPT。这样的过程增加了课堂上的趣味性,打破了传统知识实践当中的刻板,与其他科目相结合,使信息技术课堂加入新的元素,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提升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在设计PPT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去寻找相关的图片和内容对PPT进行填充使学生对PPT制作的技能更加熟练和灵活,提升该课堂中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提升了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效率。
(三)教师不断完善课前的备课工作
较为完备的课前备课工作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在“互联网+”的时期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去完善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为备课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在进行新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去设置相关的小调查,通过调查结果的反馈,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去进行备课工作,以学生为中央进行教学的开展。同时,教师也可以应用互联网去搜寻相关的知识资料,不断的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借助互联网充分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完善的课前准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结束语:“互联网+”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是发展的好机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教师应该端正态度,合理利用互联网,提升信息技术授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J].成才之路,2019,000(036):87-88.
[2]韩鹏松.对"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