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毛香
宿州市第一小学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有效的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创设情境教学模式的价值,创设图像情境、游戏情境的创设、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主体验,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低年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效教学。
数学课堂应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模式的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主体验,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情境创设来进行概述,使得创设情境能够确保在数学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创设图像情境,增强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小学生的观察事物的特点是没有目的,没有顺序,往往抓不住问题的关键,而学生一见到色彩艳丽的情景图、实物或一听到语言生动的描述,思维会一下子兴奋起来,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阶说的那样: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图像情境。不仅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感色彩,而且也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利内心感受。比如在教学比多少时,我首先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乐园”。老师说: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都感到很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谁来了,老师利用西沃课件展示“动物乐园”情景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老师再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我的问题刚一提出,学生就及不可待地举手发言。这样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乐园”的情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可爱的小猫---零的认识”时,利用西沃课件展示了一组可爱的小猫吃鱼的连环画,第一幅图:原来盘里有3条鱼,第二幅图:小猫吃了1条,还剩---条?第三幅图:又吃了1条,还剩---条?第四幅图:再吃了1条,还剩---条?在教学过程中,我直接呈现这一组连环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四幅图中鱼的数目变化,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当盘里一条也没有就用“零”表示。然后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编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零的意义。这样学生在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图象!情境中主动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游戏情境的创设,陪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兴趣。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数学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赋知识教学于活动之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数学。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游戏形式有:摘果子对口令、找朋友、猜数、送信、夺红旗、森林医生…。如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进位、退位)后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动物摘苹果的游戏活动。在一棵绿油油的大树上挂满了写有不同算式的苹果卡片,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分别戴上大象、小熊、小兔、小猪、小马、小狗、小鹿的头,然后指定他们分别为大象代表,小熊代表队,把题的答案写在数字卡片8份,分别发到各个小组同学手中,然后向学生讲猜游戏规则:算一算手中的数学卡片是哪个苹果的答案,就将那个苹果摘下,就属于本代表队所有:比一比哪个队摘的苹果多。同学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同学的竞争意识很强,都积极想法获胜,各小组在游戏中密切合作默契配合,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把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同时还增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再如:教学北师版一年级“左右”这一节时,就组织学生!用自己身上的左右器官开展如下的游戏活动。要求学生摸着,听四令做动作: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这样通过这种游戏,使学生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兴趣的。
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为正确理解左右奠定基础。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数学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通过创设情境将生活化的材料引人课堂,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产生认知冲突,进而促使学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知识的价值,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知识和探索大千世界的欲望,如:教学“生活空间”这一课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班级的座位开始,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他们分别在第几组,第几位。再组织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到电影院找座位,看谁找得又对又快。这样使学生学有所用。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再比如教学“元、角、分”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对人民币的面值具体大小理解不够。为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用一元钱可以做什么?”学生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说出:一元钱可以买2个练习本,可以买一个冰淇淋,可以买一双袜子等,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许多数学问题就存在于自己的生活情境,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内在的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有助于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作支撑,挖掘思维潜能,实施有效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间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5题思维才有动力。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比如教学北师版一年级“淘气的校园”上这一节教学片断。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做什么运动?生:我最喜欢打羽毛球,我最喜欢跑步师:你们的兴趣、爱好真广泛,现在我们到淘气的校园去看一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师边说边课件呈现主题图,并板书课题:“淘气的校园”)
师:根据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跳绳的同学有几人?踢毽子的同学有几人?打篮球的同学有几人?跑步的同学有几人?跳绳的同学比踢毽子的多几人?踢毽子的的同学比跳绳少几人?打篮球的同学比跑步的少几人?跑步的同学比打篮球的少几人?校园里共有几棵树?教学楼是什么形状的?旗杆是什么形状的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总之,情境教学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创设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不仅能有效地培养情感,启发思维,发展想象力,开发智力,而且也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天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探究[J].新课程,2020(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