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杨盛珍
[导读] 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体现
        杨盛珍
        广西省玉林市北流市永顺小学,广西 玉林 537400
        摘要: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作为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艺术提升的重要途径应当发展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基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引入分类指导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动小学作文教学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作文;分类指导;的创新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发生了重要变化,基于小学生兴趣激发的课堂需要强化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分类指导有效利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文字表达和优化作文思维,拓展分类指导的课堂内容要通过不同题材作文写作指导,学生真情实感的有效表达和进行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符合核心素养培养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写作指导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技能和作文写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1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教师的授课大多是围绕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在作文教学中不考虑小学生自身的情感表达以及应用水平,盲目地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加入情感,会导致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强行煽情,叙事僵硬,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对作文课程的正确认识,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分类指导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
2.1作文教学未得到足够重视
        应试教育对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帮助学生获得优异成绩也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教师注重教学效果,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因此作文练习也成为让学生头疼的事情,学生的写作变为机械的模仿,缺少自身观点的阐述,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培养。
2.2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
        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将课程讲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很少留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课堂中缺少让学生发言的环节.学生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3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策略
3.1发挥习作例文示范的功能
习作例文的选择都是具有规范性的,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参考。就像是黑夜中道路两旁的路灯,可以指引前进的方向。小学生的文笔和技巧还有待加强,前期可以对习作例文进行模仿。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中《晒晒我们班的牛人》这篇例文中,对人物的描写非常明了。“他啊,第一,没戴眼镜,身材高高瘦瘦,力气却不小,一双眼睛黑而亮,鼻子小而高挺,薄薄的嘴唇能说会道。”短短几句话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学习完例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为中心人物进行描写,写出自己的外貌特征。学生就会依葫芦画瓢地进行练习。这样的习作例文课能改进之前“教范文”的模式,不再是机械地学习例文,而是能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东西。教师是一个引路人,而不应该是牵着学生的手全程陪他们走。


3.2 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学生交流与感知
教师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中心,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类指导,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规划,丰富教学模式,保证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写作指导,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获得突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以及接受能力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将其进行分组。开展分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保证小组成员水平和层次相同,能够理解教师所分配的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写作练习,在练习中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指导时,要经常性地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和练习中.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保证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加大对学生的鼓励力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使其能够投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丰富学生情感。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和同组成员之间的差距。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保证学生能够在日后的作文练习中更加从容,同时教师也要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使其明确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3.3 观察生活联系实践,引导学生积累写作
素材小学生活泼好动,对生活充满好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抓住日常生活细节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将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作文素材,在日后的写作中加以利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将教材主题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其亲身体验、自己感受,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感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独特的情感,使其情感得到指引。学生在文章中加入实际观察的内容,融入自身感受,不仅能够丰富文章内容,还能够使文章更加吸引人,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将作文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加作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和创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观察的内容进行总结,将其同教材内容进行比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是学生的第二个课堂,教师要合理利用生活对课程进行延伸。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激发学生情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教材中的难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提高其作文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4 制定作文分类教学适宜目标,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目标下,作文旨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增强作文素养,制定符合小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阶段性目标可以构建学生的自信心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际的分类作文指导教学环节要整合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设计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小学作文教学实际坚持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和科学性,循序渐进进行引导和渗透可以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提升能力,掌握作文写作技巧。层次化和阶段性的作文教学目标相一致,引导学生展开分类写作训练,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作文热情和强化写作意识,推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4结语
在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还给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鼓励学生提高课外阅读量,让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慧.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15
[2]张晓明.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