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路程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12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教学的需要,在学前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然而纵观当前学前卫生学的教学过程,还存在许多无法忽视的问题。因此,卫生学教师要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职业素质
当前,许多学前卫生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学前卫生学教学现状中仍然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因此,高校学前卫生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保障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1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现阶段,在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较好地发挥。这种情况下,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难度较大。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前卫生学课程的知识点较为枯燥,教学课堂缺乏趣味性,进而使得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开展缺乏兴趣。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充分,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1.2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在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仍旧是采用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只是对知识点进行记录和记忆,并不能充分了解知识点的意义,学习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而且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较少,不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工作,使得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这种情况会造成时间及精力的大量浪费,进而降低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水平。
1.3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能够对阶段性教学的成果进行评价,进而为教师开展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促使教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以此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只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使得教学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没有发挥出教学评价体系应有的作用,教师在工作中缺乏可靠的依据。
2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2.1改变教学理念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必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以此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大幅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11]。而且教师应注意对课堂氛围的调节,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提高教学工作的趣味性,避免学生对教学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此外,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进行充分的分析,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及针对性。
2.2注重教学实践环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保证理论知识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高职高专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对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意义,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而且院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对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保持理论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合作,为学生进行实践提供途径,进而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大对基层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进而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3积极开展技能训练活动
学前卫生学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处理紧急卫生事件的能力,高职高专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这一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技能训练活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较为常见的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和记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学、情景教学等手段进行知识的讲解,改变知识讲解枯燥无味的局面,降低知识点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及时高效地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院校实际情况邀请专业人员向学生讲解一下关键知识,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开展救治工作,进而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2.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降低教学的难度,提高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及好胜心,使学生对教学工作始终保持较高的期待,以此确保教学工作的高效有效开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我国的教育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斌.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对策探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S1):159-161.
[2]杨先华.高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及其职业素质提升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6(06):116.
[3]张春芳.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运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5,25(36):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