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文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丰店镇初级中学432800
摘要:生命文化教育应当真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考虑关爱她们的成长阶段,塑造她们恰当的生命认知能力、积极主动的生命感情、坚强不屈的生命信念和身心健康的生命个人行为,协助学员搭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主动的内心世界,正确引导其最后做到对生命的珍惜,为实现生命使用价值而努力。而中学环节作为人生道路发展的黄金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念产生的关键阶段,也是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关键期。《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是中学环节以德育人的重要途径、主阵地,也是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关键方式。中学《道德与法治》担负起正确引导初中生的恰当地认识生命状况,从而在突显本身生命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与别人生命和睦发展的每日任务,并且在关注初中生的生命发展历程中,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教材的实施也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契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命;生命教育;《道德与法治》
一、研究背景
校园自杀和校园欺凌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了学校防御的重点。是什么让这些花季少男少女成为施暴者,无畏他人的生命?是什么让这些青少年学生用极端的方式放弃自己的生命?这让教育界不断的反思:怎样使学生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怎样使学生树立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提高生命的意志和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个热点话题。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命教育属于初探阶段
虽然教材中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是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而且内容和比例还不完善,要不断的根据现实社会而进行调整和完善。教师在落实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开发生命教育的资源还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是一个新的领域,可能在面对课程生命教育出现的问题、重点和难点的还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还要不断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二)学校受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忽视生命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课时被挪用或占用的现象。学校的考核和学校的名誉主要根据学校的升学率。在中考的指挥棒下,部分学校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源和名誉在教学工作中只重视主科忽视副科,考试的内容教师会进行讲授,考试以外的内容教师一般不会涉及。有位才能有为,有为要求有位。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的教学科目中属于副科,没有语数外物理一样占据的分数多,实行的是等级制不计入总分,部分地区中考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考核实行的是开卷考试。
在这种考试的背景下,学校教学中不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甚至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正常的课时都得不到保障,不断的减少课时,正常的课时都要被其他科目占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初中生命教育的所需要的课时就更加难得到保证。
(三)教师生命教育的能力不足
教学中教师对生命教育概念认识模糊,教学的方法单一,师生之间缺乏生命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缺乏了相应的生命教育的能力。生命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还没具备生命教育要求的能力。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知识趋于表面化,没有把生命教育和课程深层的相结合。讲授生命教育需要专业的知识,但是部分教师缺乏生命教育的知识。教师也几乎没有通过相关的培训来学习专业的知识。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措施
(一)完善生命教育的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材涉及的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生命认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通过对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疏通和整理,发现教材存在三个问题,分别是教材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完整、涉及生命教育内容的比例分布不协调和涉及生命教育内容的知识深奥难懂。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认知,因此要增加《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容、调整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比例、把比较深奥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使教材的到完整,加强生命教育的实效。
(二)提高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
师生关系是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到生命教学的实效,影响到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充满关怀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的同时,也会向教师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关心和尊重,进而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关注和呵护他人的生命,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建立充满关怀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树立尊重其他生命,与其他生命主体和谐发展的生命之情。教师与学生相处中要做到民主和平等。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方方面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主体之间交往过程中的爱,感受到生命主体之间的平等,从而也以一种平等和爱护之心来对其他生命主体,感受到生命主体之间的美好与和谐。
四、结论
初中生作为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将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生的生命素养跟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命运拥有关键的关联。因而,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生命文化教育,提升学员的生命素养,推动学员个体生命的全面的发展看起来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在我国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关键内容和价值追求完美,加强生命教育有利于帮助教育回归到对学生生命的关注,也能够提高我国的德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王定功.关注生命——生命教育的多维审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王惠芳.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科教导刊(下旬),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