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记叙文习作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邓素英
[导读] 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
        邓素英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将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众所周知,语文的习作能力在其学习中占有很大程度上的比重,因此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但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所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便会出现“不会习作文”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写不出、字数不够、内容枯燥等等的习作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篇文章就思维导图法在小学记叙文习作中的应用作以阐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记叙文习作
        引言: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和积极性。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涌现于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之一。小学语文习作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优势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又被称之为心智导图,应用于生活、学习、工作各个领域当中,它是利用图文并存的手法,将各个主体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它能够简单高效的表达发散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记忆、阅读和思维能够全面打开,通过图片、色彩将科学艺术、思维逻辑、想象力形象化的完美联系在一起,形成“个人数据库”。
        2、思维导图的优势
        (1)能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这一情况,图片、色彩的鲜艳性更加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弱化学习的困难程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学生最初接触习作时,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教学能够更加直观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增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2)培养学生的构建思维
        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概念地图、树状图、熟知图等等类型,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者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链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是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抓住习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防止日常训练或者考试时出现跑题、偏题这类现象,从根本上杜绝“流水账”式文章的出现。
        (3)巩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创作真实性
        我们都知道,艺术的创在和生活的实践是息息相关的。在记叙文习作过程中需要学生注重习作的本身,只有情感真实、内容紧凑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阅读的兴趣。在记叙文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习作内容做以探讨,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巩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创作情感的真实性、合理性。
        (4)方便教师教学
        思维导图的优势不仅仅是在于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作用于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将习作的主题、框架做出,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分析,内容增加,素材选择,循序渐进,使学生学会习作文,并且在会习作文的基础之上能够写出令人动容的记叙类作文。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的记叙文习作方面,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所以,对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思维导图能够简化习作程序,使得学生的习作思路清晰明了,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日常教学的习作课中应用思维导图是非常有必要的[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记叙文习作中的运用方法
        1、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选择习作素材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记叙文习作中的最大困难就是拿到题目但是缺乏写作思路,没有与之对应的写作素材和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在讲课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从学生选择习作素材,让学生在有限的知识层面找到能够适应习作主题的素材。
        比如说“记一次游戏”,这场游戏可能是学生经历过的、也可能是学生看到过的。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件记忆中最深刻的游戏,按一定的顺序把这次游戏写清楚,从游戏、起因、经过、结果,写完之后读给同学们听,请同学说说一次游戏是否表达清楚,在参考教师和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和补充将学生的习作思路打开,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最后经过反复练习修改,达到描绘的画面使人能够身临其境。
        2、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段落
        记叙文总分为顺序方式和倒叙方式俩种类型。顺叙方式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倒叙方式而反之,教师需要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顺叙和倒叙的差异。
        比如在学习“小木船”这一课时,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顺叙类文章,它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发展顺序叙说“我”和小明的深厚情谊。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理解。之后带领学生就同一篇文章展开创作。可以将开头写为“我的抽屉里一直珍藏着一个小木船,那是我的好朋友陈明送给我的,许多年前他们举家搬到外地,至此我再也没有见过他,还记得那是......”因为不同的叙述方式所呈现出的习作效果便是完全不同的,运用同一个写作素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学生明了记叙文的内容后才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段落,增强文章的顺序性和逻辑性。
        3、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文章表达
        文章的表达手法与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习作中有这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此过程中部分同学存在着有写作素材但是表达能力较弱导致写不出或是写出的文章像流水日记一样缺乏美感。
        比如在写“好人好事-致敬道德模范”时,有些同学写道“那年冬天,公交车上走来一个老人,只有一个位置是年轻人坐的,剩下的都是老人,但年轻人没有让位置,等到下车才发现公交车的玻璃缺了一块,于是我知道了年轻的叔叔挡住了寒风”这是一个叙事文,但他仅仅是叙事文,无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描述事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增加一些修饰词,这个段落可以改成“某年冬天的公交车上一位老爷爷步履蹒跚的走到了一个年轻叔叔的座位旁边,但是他却没有让位置,过了几站之后他下车了,突然车厢中涌现一丝寒气,我看到公车的玻璃少了一块,原来叔叔用他年轻的身体抵御风寒,为我们车厢中的乘客带来温暖......”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记叙文习作中合理安排结构,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学生进行文章表达[2]。
        结束语:教师需要看见学生的学习差异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根据本篇文章而言,运用思维导图在中高年级的语文习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习作习惯,教师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养,更加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继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斯涛.陈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83-86.
        [2]黄文琴.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