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价值认同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单欣欣 姜伟
[导读]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从开天辟地、艰苦卓绝的红船精神
        单欣欣 姜伟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0)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从开天辟地、艰苦卓绝的红船精神,到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是中国精神的凝练和传承。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加强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经,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品格锻造、价值认同导向几个方面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体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关键字:红色文化;价值认同;育人价值
中国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力量源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知、情、意、行”四个阶段,构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意志认同和行为认同的认知过程,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红色文化价值认同教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现状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学校各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现
状的问卷调查。共有248人有效参与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论分析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红色文化表现出关心和热爱,但是还仅仅停留在观望层面和关心层面,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因此,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宣传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让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通过系统深入的感受和学习,对红色文化树立正确的客观认知和积极的主观认可,在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意志认同的逐步接纳过程中,对红色文化建立更加持久和坚定的价值观认同,从而将革命故事和爱国情怀自觉转化为爱国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二、遵循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内在规律
        价值认同,是人们对某类价值观念的认可,并形成产生相应行为的过程,是一个由外到内、从认知经由情感再到意志、由观念到行为的连续推进过程,价值认同体现在理性认同,更体现在情感认同和行为模仿范畴内,任何外在的道德准则、价值取向,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掌握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的规律及特点,是培育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客观要求。
         (一)理性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础
        理性认同是在了解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的认同,对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红色文化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事迹,大学生只有通过了解、接纳红色文化的理论精髓及其重大意义,才能建立正确的理性认同。只有理性的学习和认同,才能建立价值观的认同。
        (二)情感认同是由知到行的关键
        情感在价值认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从“知”到“情”进而到“行”的过程中,情感认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情感认同就是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根植“爱国爱党”的深厚情谊,践行“艰苦卓绝永不言弃”的精神底蕴,坚持“勇于担当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蕴。在红色文化的时代浪潮中,由情感认同实现行为导向的心理认同,从而达到具体践行的目的。
        (三)意志认同是指导行动的精神导向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能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从而克服苦难,去实现既定目标,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它表现出来的坚定性、目的性、决定性是目标得以实现的心理保证和精神导向。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红色文化意志认同的过程是由想到做的转变,是一个由外到内,由认知到意识并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大学生的价值观建立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情感转承。
        三、构建红色文化价值认同内容体系
        (一)以设计的导向性,构建多方位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特征性表现在,通过教育体系的构建,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对不同价值标准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判断和甄别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中,鲜明的导向性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坚定、奋斗目标明确”,它是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目的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二)以教育的层次性,构建多元化红色文化教育内容
        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群体的层次性、受教育者接受程度的层次性和教育过程的层次性,决定了红色文化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
        (1)加大宣传,深化红色文化普适教育
        高校要借助易班、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加强红色文化宣传,帮助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和理解,为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奠定坚实的基础。有针对性的加强思政课堂的教学设计,用“红色故事”、“经典影视”、“名胜古迹”,利用好红色资源,让思政课成为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的最佳途径。
        (2)知行合一,强化红色文化实践体系
    当代大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对艰苦奋斗的年代有一定的隔阂感和距离感,强调“知”与“行”的统一,让他们从课堂走向实践,增加红色文化的实践体验,是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广泛开展重走长征路、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寻访红色足迹、红色宣讲、红色品牌文化等特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去,通过社会实践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三)以鲜明的时代性,构建宽领域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特点,改革与发展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时代进步的关键,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在目的、环境、内容、渠道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大学生红色文化价值认同教育要顺应时代要求,充分表达时代的主题,贴近时代的脉搏。
        (1)以重大事件(活动)为契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作用
        重大事件(活动),包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历史纪念活动、重大突发事件以及中国各行业的重大突破等,重大活动具有时间集中、主题鲜明、影响广泛、舆论指向等特点,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度,使教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影响力,加强教育的渗透性和持久性。
        (2)推进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当地文化有机融合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必要条件。在学校层面建立校史馆、国史馆,充实红色故事,打造宣传平台;在教师层面,争做“四有”好教师,以德施教,言传身教;在学生层面,注重榜样教育与朋辈引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社会层面,为高校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平台,打造区校企联合发展的新时代发展理念,让大学生参与到扶贫、助农等项目中去,广泛发挥聪明才智,助力地区发展。通过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地区文化的融合,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价值认同。
         四、结语
        红色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教育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成才成长的精神财富,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探索构建红色文化认同教育机制,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参考文献:
[1] 王春颖. 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策略[J].德育研究,2020(2):34-35.
[2] 孙畅. 情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基金项目: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0教研课题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YLX2020007);
 2020 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依托丹东红色基地将“红船精神”融入学生思政教育的机理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2020GXDJ-
QN049);
机械职教政研会2020年度立项课题“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群体思想政治状况研究”(SZ20B006)
作者简介:单欣欣(1987——),女,辽宁丹东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