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权丽敬 顾文睿 燕晓丽 于泽泰
[导读] 为了丰富国内樱桃番茄品种,提高品质,将自己选育的4个樱桃番茄新品种进行适宜茬口栽培
        权丽敬  顾文睿 燕晓丽 于泽泰
        (潍坊科技学院) 262700
        摘 要: 为了丰富国内樱桃番茄品种,提高品质,将自己选育的4个樱桃番茄新品种进行适宜茬口栽培,以粉贝贝作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潍科粉2号’硬度值较小,‘潍科粉6号’品种果相对较小且坐果不整齐,而‘潍科粉2号’、‘潍科粉4号’口感明显优于其它三个品种且外观品质整体好; ‘潍科粉4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 c、蛋白质、番茄红素含量都高于其它4个品种,‘潍科粉8号’的这几个指标在5个品种中都是最低的。从总产量分析‘潍科粉4号’可达到12652.6Kg/亩,且口感佳,商品性好,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樱桃番茄品种。
        关键词: 樱桃番茄;品种; 品质
        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var.Cerasiforme Alef)起源于南美洲,为茄科番茄属的一种草本植物,又名迷你番茄、微型番茄、小番茄等。其果实外形优美,颜色丰富,果型多变,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高档的果蔬兼用型蔬菜。同时,樱桃番茄还具有产量高,适生范围广,栽培方式可多样化,果实收获期较长,用途广等方面的优点。2001年以来,樱桃番茄栽培面积持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是近年来种植面积和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蔬菜种类之一,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国内市场生产用种主要依赖日本及台湾地区进口,国内对其遗传育种研究相对较少,优良杂交新品种资源匮乏。经过市场调查,樱桃番茄种植以粉果樱桃番茄为主,在冬季和早春季节作为鲜食水果上市,经济效益好。种植品种初期以台湾农友的春桃系列品种为主,后来引进台湾农友的千禧和以色列TOP Seeds的粉贝贝,目前我国番茄良种繁育速度和质量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
1 亲本选育及强优势组合的选配
1.1 ‘潍科粉2号’番茄
    母本H10A是利用国内保护地一代杂交材料经多代定向系统选择的优良株系H2502,与优良自交系A328杂交,在后代分离过程中,根据塑料大棚及日光温室种植表现,选择无限生长型,耐低温、果实硬度好、连续坐果能力强及综合抗病性强的优良单株,经多代套袋自交和连续株选,选出的最佳株系。父本J10203是由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经多年分离纯化,筛选出的性状稳定的优良株系。
1.2 ‘潍科粉4号’番茄
        母本H10B是利用国内保护地一代杂交材料经多代定向系统选择的优良株系。父本J10211是由荷兰引进的杂种一代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自交系。
1.3 ‘潍科粉6号’番茄
    母本M62是利用自选的无限生长,早熟,含有高抗病毒病(TMV)基因,亲和力强,复合抗性佳的自交系1462与中熟含抗灰霉病、疫病的高圆形自交系7042杂交,经多代系统选择而成。父本M31是通过对引进的自交系材料01-72进行种植鉴定,经过提纯复壮,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
1.4 ‘潍科粉8号’番茄
        母本M204是通过对引进的自交系材料01-15进行种植鉴定,经过多代筛选,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父本M207是通过对引进的自交系材料01-18进行观察鉴定,经过5代筛选提纯复壮,选育出的优良自交系。
1.5 强优势组合的选配
        综合考虑不同的亲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及配合力,结合分子手段的早期抗性检测,将H10A、H10B、M6、M204作为母本,将J10203、J1021、M31、M207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共做四组强优势组合:H10A×J10203、H10B×J10211、M62×M31、M204×M207。
2 新组配杂交种园艺性状调查
        2019年12月28日,将新组配杂交种‘潍科粉2号’、‘潍科粉4号’、‘潍科粉6号’、‘潍科粉8号’定植于栽培温室中,行距80厘米,株距40厘米。对照(CK)品种为市面上抗性较强、口感佳的‘粉贝贝’。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 3 次,小区面积 30 m2。采用双杆整枝法,田间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
2.1 植物学性状及生长势。
        至采收时测定5个樱桃番茄品种的株高、茎粗,判定其生长类型、熟性和萼片形态,记录叶色及坐果能力,评估生长势。
2.2植株果实习性及产量。
        每小区随机选取 5 株樱桃番茄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邀请当地栽培经验丰富种植大户与樱桃番茄专家对樱桃番茄的耐裂性、抗病性和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从果实还是收获起,分别记录单果重、单穗果数及单株穗数,计算折合产量。
2.3 结果与分析
2.3.1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植物学性状及生长势比较
        从株高来看,粉贝贝最高,为233cm,潍科粉2号最矮181cm; 从茎粗来看,潍科粉6号最粗,为13.6mm,粉贝贝最细,为10.1mm; 从生长势来看,潍科系列樱桃番茄生长势强; 叶片颜色以绿色为主; 就生长类型而言均为无限生长型,6 份为有限生长型,主要为中晚熟品种,而潍科粉6号为早熟品种; 萼片形态以“基平”为主,潍科粉2号、潍科粉8号萼片形态为“上翘”; 5个品种中仅潍科粉2号坐果能力中等,其余均表现为强坐果(表1)。
                                 表1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植株生物学性状比较
 
2.3.2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习性及产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5份樱桃番茄材料中,4份材料耐裂性强,5份材料抗病性较好,4份材料耐寒性高。从单果重来看潍科粉8号材料最重,为18.6g,潍科粉6号材料最轻,为13.0g; 从单穗果数来看,潍科粉6号最多,为30个,潍科粉2号最少,为22个; 从单株穗数来看,潍科粉6号最多,为16个;从折合产量来看,潍科粉6号材料最高,为13728.0 kg /亩,潍科粉2号最低,为9699.4kg /亩; 从增产率来看,与粉贝贝(CK)相比,潍科粉2号减产24.16%,潍科粉6号增产7.33%。
        从目前消费市场来看,樱桃番茄单果重在16-30g 是比较理想且受欢迎的。潍科粉2号、潍科粉8号、粉贝贝3个樱桃番茄品种单果重均在16-20g在这个范围内,生产实践中,单果重的大小与品种自身特性有关,还于栽培管理技术密切相关。
                                        表2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习性及产量比较
 
3 新组配杂交种品质测定
3.1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1 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及测定方法
        果实外观品质指标包括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等。在果实成熟期,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个果实,观察果面特征并测定单果重、果实纵横径、硬度等,确定果形,果形按果形指( 纵径/横径) 大小判断,果形指数 >1.0为高圆形果,0.85~1.0为圆形果,0.71~0.85 为扁圆形果,<0.71为扁形果;果实口感测定采用10人进行品尝打分的方法,打分标准为: 1-非常差 2-差 3-一般 4 -好 5-非常好。
3.1.2 营养品质指标及测定方法
        营养品质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水量、维生素 c( Vc) 、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各项指标测定方法如下:
1)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拟采用蒽酮比色法,糖的提取参考刘慧英的方法略加改进。
2)可溶性固形物: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折光仪进行测定。
3)可滴定酸: 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试样的制备方法同糖的提取。
4)Vc: Vc 含量的测定采用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进行测定。
5)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 -250法进行测定。
6)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7)含水量: 含水量采用烘箱干燥法进行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外观品质比较
        观察各品种外观品质(表3),五个品种均果面光滑;潍科粉8号品种果形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品种,其他四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 除潍科粉8号品种果形为瓢形外,其他品种均为圆形; 潍科粉6号单果重显著低于其余四个品种,为13.0 g,其余四个品种间差异较小,其中单果重最大的是潍科粉8号,为18.6g; 潍科粉4号和粉贝贝品种果实硬度显著高于潍科粉2号、潍科粉6号和潍科粉8号,其中果实硬度最小的是潍科粉2号,为3.5,最大的是粉贝贝,为5.3; 品种间果实口感差异极显著, 以潍科粉4号口感为最好,潍科粉8号口感最差。
                                                                表3 果实外观品质比较
 
3.2.2不同樱桃番茄品种果实营养品质比较
        不同樱桃番茄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不同品种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潍科粉4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7.0,潍科粉8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个品种,为3.8; 可滴定酸含量差异显著,含量最高的品种是潍科粉4号,为 8.4g · kg-1,最低的是潍科粉8号,为5.3 g·kg-1 ; 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含糖量最高的是粉贝贝,为9.6g·100g-1,最低的是潍科粉8号,为5.6 g·100g-1 ; 糖酸比差异也不显著,但糖酸比值最高的是粉贝贝,最低的反而是潍科粉4号; 比较5个品种的 Vc、番茄红素和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均为潍科粉4号,最低的也都为潍科粉8号,其中Vc 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变幅在12.5~26.0 mg·100g-1,番茄红素含量品种间差异显著,变幅在22.3~108.5 mg·100g-1,而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变幅在30.6~ 157.2μg · g-1 ; 含水量以潍科粉8号品种最高,为 96.3%,而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表4 营养成分含量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樱桃番茄在栽培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果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果实膨大期温度高、强光照、水分过多等天气状况,加之果实表皮薄,果肉含水量多,果皮的生长与果肉组织的生长膨大速度不一致,膨压增大进一步产生裂果现象;也有可能是因为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忽干忽湿而产生裂果现象。因此,在樱桃番茄栽培过程中,可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减少裂果现象的发生,例如高畦栽培、 适当密植、避免高温直射、 增施有机肥、均匀供给土壤水分、培育壮苗、 叶面喷施硫酸铜或硫酸锌,均可增强果实抗裂能力。
        蔬菜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法,但综合评价指数的方法确实能够更突出反映品种间的营养品质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刘建辉等的综合评价指数的方法,研究不同樱桃番茄品种的营养品质,但可滴定酸的含量是不是越多越好、各营养品质指标的分级标准是否合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结论
        ‘潍科粉2号’硬度值较小,‘潍科粉6号’品种果相对较小且坐果不整齐,而‘潍科粉2号’、‘潍科粉4号’口感明显优于其它三个品种且外观品质整体好; ‘潍科粉4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 c、蛋白质、番茄红素含量都高于其它4个品种,‘潍科粉8号’的这几个指标在5个品种中都是最低的。从总产量分析‘潍科粉4号’可达到12652.6Kg/亩,且口感佳,商品性好,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樱桃番茄品种。
        
        
        
        
        
        
        
        
        
        
        
        
        
        
        
        
        
        
        
        
        
        
        
        
        
        参考文献
[1]余诞年,吴定华,陈竹君,等.番茄遗传学[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9.
[2]康建坂. 两个樱桃番茄新品种选育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9.
[3]肖春玲,赵曙莹,李青萍. 樱桃番茄果脯糖煮液的澄清与脱色研究[J].食品科技,2007( 2) : 122 -125.
[4]李文嘉,黎炎,王益奎,等. 广西田阳县番茄生产现状及主栽品种[J].中国蔬菜,2011( 7) : 32 -34.
[5]郑戌翔. 番茄萼片性状及其多样性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6]韩雅珊. 食品化学试验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7]宋洪元,雷建军,李成琼. 植物热胁迫反应及抗热性鉴定与评价[J]. 中国蔬菜,1998( 1) : 50 -52. [8]王克磊,杨克,朱隆静,等.
[8] 张水华. 食品分析实验[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3-55.
[9] 高 继 国,郭 春 绒. 普通生物化学教程实验指导[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4-46.
[10] 胡晓波,温辉梁,许全,等. 番茄红素含量测定[J]. 食品科学,2005,26( 09) : 566-569.
[11] 王克磊,杨克,朱隆静,等. 不同俄罗斯番茄品种比较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3) : 20375-20 377.
[12] 柏素花,朱月英. 不同山楂品种的营养品质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 04) :144-146.
[13] 张传伟,宋述尧,赵春波,等. 吉林省主栽品种番茄营养品质的分析与评价[J]. 吉林农业科学,2011,36( 03) : 45-47.
[14] 刘建辉,张春莲,肖永贤,等. 番茄不同品种的品质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33( 04) : 43-46.
作者简介:
权丽敬(2001.04-)女,汉族,潍坊科技学院在读学生
顾文睿(2000.09-)女,汉族,潍坊科技学院在读学生
燕晓丽(2000.05-)女,汉族,潍坊科技学院在读学生
于泽泰(2001.07-)男,汉族,潍坊科技学院在读学生

通讯作者:
吕金浮(1978.11-)女,汉族,潍坊市,研究生,副教授,潍坊科技学院,研究方向: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与高效栽培技术 邮编:2627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