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丽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00102
内容提要:
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展开师生互动对话,真实地反映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和内心困惑,成为数学日记的最具特色的功效,避免了师生面面相对的尴尬。此类日记,既可以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日记的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拟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及时评价的过程成为心灵沟通的生命线,并以此深化日记的反思力度,增进师生情谊。学生日记中,既有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总结,也有对课堂知识的理性思考和合理运用,有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探讨等等。她无形中成了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关键词:数学日记 兴趣 能力 生活
课堂是师生生命交融的心语历程。直面现今课堂教学中“形式上的对话”、“变味了的互动”,我们更多的是在追求师生间智慧对话的共享和互动价值的提升。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学习方式以及相对应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广大的课改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总结经验。在今年的课改实验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数学日记的形式展开师生互动对话,真实地反映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和内心困惑,成为数学日记的最具特色的功效,避免了师生面面相对的尴尬。此类日记,既可以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日记的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自拟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及时评价的过程成为心灵沟通的生命线,并以此深化日记的反思力度,增进师生情谊。学生日记中,既有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和总结,也有对课堂知识的理性思考和合理运用,有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探讨等等。她成了折射我教学的一面透镜,时时促我反思,催我自省。
一、写数学日记,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的数学将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日记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让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使得学生乐于接触数学信息,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着写数学日记,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图形、数字、符号等把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从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出了他们学会了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寻找、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看出了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热爱,这种理解和热爱同时表现在他们更喜欢上数学课了。虽然有些日记看起来比较简单幼稚,但同学们喜爱数学的情感已流露其中。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抽象和乏味,她是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
二、写数学日记,复习旧知识
知识的练习与巩固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复习旧知识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练习巩固形式要多样化,要摒弃传统的机械、简单的重复训练,反对“题海战术”。数学日记是一种很好的课外练习形式,是一种“活练习”。她让学生主动地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具体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例如在学完除法后我们班的豪豪曾写道:今天我看见筷子,编了一个故事。我们家共有21根筷子,假如有一天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有玉米、菜花、西葫芦、排骨……吃玉米需要一根筷子把它穿起来,其它菜需要两根筷子。那就说明一人需要有三根筷子才能吃到所有的菜。这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今天能让几个人来我家吃饭呢?我知道了,能让7个人来我家吃饭,因为有算式证明,算式是:21÷3=7(人)读作是:21除以3等于7。[ 宋志豪的数学日记]还有一个女孩曾这样写过:今天,李老师给我们讲了新的除法知识,这就让我想起了正月十五的事。我们家有5口人,那天早上爷爷给我们煮了25个元宵。爷爷问我打算怎么分?我随口说道:“平均分呗!”爷爷又问:“怎么平均分?”我想了想说:“每人吃5个。”现在我才知道那天是用的是除法。[ 刘清越的数学日记]这样的数学日记实际上就是一道数学练习题,但比起课本上的练习题更有其巩固复习的作用,因为它把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一种“活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
三、写数学日记,发现新知
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限于让学生模仿和记忆,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课堂上没有的新知识,发现一些自己还不甚明白或者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写数学日记,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比如有个学生开动脑筋解决了一道三年级才会解决的题。今天我发现茶几上的棋盘想到了数学问题。我们家的围棋盘一行有18个格子,有18行,共有多少个格子呢?这个问题可把我难住了,我仔细想了想,急中生智,终于知道了,我先算18×10=180,又算18×8=144,最后把180和144加起来就等于324,所以共有324个格子。[ 宋志豪的数学日记]一个学生曾经给花浇水时发现同样的两杯水浇下去可时间是先快后慢。经过思考他明白了物理学中的渗透原理,当土壤中水分极缺时,土对水的吸收能力很强,反之则就弱,后来他又把这个现象迁移到我们日常的饮水上,当我们不渴时再去喝水就会觉得肚皮很涨。[ 张译天的数学日记]可见,数学日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在自主探索之中获取更多的新知!
四、写数学日记,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把读过的东西或者教师讲述的东西背得烂熟,回答得很流畅。——这也是一种积极性,然而这种积极性未必能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教师应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 网上《教育名言荟萃》]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两段话可看出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是多么地重要。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评价数学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习实践能力的发展,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要求数学要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数学日记正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运用数学的环境。如学了“分类”这部分内容后,学生日记里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时,有的按科目分,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名称分等等,把分类的知识应用到个人学习生活之中。数学日记让学生把社会当作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总之,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学生做各式各样的习题,不是要拘泥于课堂,而是要延伸于课外,让学生会用数学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数学日记让数学走出了班级小课堂,走向了社会这个大课堂。
实验证明,写数学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因为它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索和运用,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热爱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同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拓展了数学学习的时空,使数学学习变得有意义。
数学日记,把数学课堂创建成学生彰现个性,展示自我的互动式学习平台,实现了探究、创造活动生命式的“对话”。让他们享受到学会数学思考带来的丰厚回报,当他们把所学新知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就逐渐渗透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数学日记,也为我的数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一篇篇数学日记,犹如和谐乐章中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是她,让教师和学生在思想的敞开和接纳中达成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实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互通。我感谢学生,感谢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必将成为我和学生成长路上“同学共进”的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