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楠
聊城市茌平区胡屯镇中心幼儿园 252100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今年我34岁了,已经过了34个春节,春节给我带来的感觉却越来越淡。反而小时候记忆中的春节让我记忆深刻。
小时候我对过春节最为期待,一年到头吃不到的好东西,穿不到的新衣服,在春节期间都能实现,还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压岁钱,别提有多美了。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它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也不这样做,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枣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前一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有的人压面,有的人捏枣花,最后大家一起做枣糕,看谁做的最精致、漂亮。我则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女儿“高升”啊。
腊月二十六的时候,妈妈就会带我去赶集市,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挤都挤不动,都是一个个准备年货的笑脸。地摊上摆满了各种过年用的商品。吃的喝的,应有尽有。而最令我记忆深刻的确是一块块各种小动物形状的巧克力,它们大约二、三厘米大小,整齐的被摆在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一盒大约有五、六十块。平时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也是有卖的,一毛钱一块,但妈妈是绝不会给我买的。但今天,妈妈会给我买满满的一大盒,我高兴的紧紧抱在怀里,一刻也不松手。有了好吃的,还会在集市两边一排排的衣架上,帮我选漂亮的新衣服、新鞋子。平时非常节俭的妈妈,在这天却会给我买比较贵的、很时髦的新衣服。让我的几个小伙伴都羡慕无比。再买上两个红头花,准备扎在辫子上,那个精神劲就别提了。
腊月二十九的时候,早上妈妈很早就会起来,烫藕、煮红薯、剪带鱼段、剁肉馅儿(夹在藕合里),准备一会炸藕合、做红薯丸子、炸带鱼,中午就有香香的、脆脆的、让人口水直流的一大盆炸货了。下午爸爸还会把三十吃的牛羊肉做出来焖一晚上让它入味,那香味——直让人睡不着觉。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早上早早地起来贴春联,放鞭炮,中午美美的吃上一顿大餐。下午包素饺子,放鞭炮、祭神仙和祖先,寓意一年到头平平安安。晚上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三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那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直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孩子们早早地吃完饺子,妈妈就会把平时舍不得让我们吃吃的小零食准备出来,边吃边看春晚,直到快十二点的时候,妈妈就会去下肉馅饺子,钟声敲响时候,我们就会用肉馅饺子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寓意来年一整年有肉吃,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穿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之前买的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香味才入睡的。
大年初一不管大人小孩都会起的特别早,听到炮声就起来了,穿着妈妈换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几个同龄的小伙伴去给长辈们拜年了。小时候拜年我们叫磕头,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头的,磕完了就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红包,其实里面的钱很少,但足够让我们欢天喜地了。还会收获满满一口袋糖果、花生。农村拜年很讲究的,先给自己最近的亲属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亲属,最后的外姓的邻居,但是不给辈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时候对邻居的辈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经常和同伴们去比自己辈分低的邻居家拜年,惹得大人们笑话。初一这一天孩子们都是解放的,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经常和同伴们拜完年,就去分糖果了。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姥姥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跟着父母走亲串友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孩子们又都忙着写作业。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