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范洁1 孙涛2
[导读] 室内乐作为一种传统的西方音乐体裁, 其发展历史已有数百年之久
        范洁1 孙涛2
        1.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2.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室内乐作为一种传统的西方音乐体裁, 其发展历史已有数百年之久。 它不像管弦乐那样具有宏伟磅礴的气势,以音色的丰富多变取胜,而是以亲切、入微的表现见长。 由于它参加人数少,声部相对独立而清晰,且具有亲切、优雅、感情细腻的特点,能给人带来一种其它音乐形式所不能给予的音乐体验,因此一直是广大音乐人士最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 它的魅力来自于音乐本身, 是一种以纯音乐的形式来表达高度凝练的音乐形象和情感的重奏体裁。
        关键词:室内乐;音乐教育;中学生;
        在国外各层次的教育机构里, 室内乐早已被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目。 由于室内乐的演奏强调整体的匀称、均衡和统一,要求在起奏、分句以及色调的细微变化等方面都达到准确、协调,因此演奏者之间要求保持高度的默契和相互配合, 避免个人的炫技。 通过对室内乐的学习和演奏,除了可以提高音乐艺术水平之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来顾全整体大局,在合作中建立彼此之间的尊重和理解。目前在我国中学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尚未开设此课程,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室内乐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中学生中开展室内乐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感悟力
        几乎所有的室内乐作品都属于“纯音乐”,而非标题音乐,没有鲜明具体的音乐形象。 但我们在演奏中却不能拘泥于此,单纯的追求线条与和声的美。 其结果只会使音乐干涩单薄,毫无感染力,再经典的作品也不能使听者产生美感。 海顿的朋友司汤达曾把海顿早期的弦乐四重奏形象而生动的比喻成四个人的谈话:第一小提琴像是一位健谈的中年人,他总是找话题来维持着谈话; 第二小提琴是第一小提琴的朋友,他竭力地设法强调第一小提琴话中的机智,很少表白自己,在参加谈话时,只支持别人的意见而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大提琴是一位庄重的人,有学问而好讲道理, 他用虽简单却中肯的论断支持第一小提琴的意见; 至于中提琴则是一位善良而有些饶舌的妇人,她丝毫讲不出重要的意见,但是却经常插嘴。由此可见,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与感受力, 从作品的乐音运动形式中感悟艺术的形象特征,将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形象清晰地表现出来。而表现的手段越多,塑造的艺术形象越丰富,音乐也就越具有感染力。 所以,通过对室内乐作品的旋律、织体、线条、层次和声部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大大加深对音乐形式与结构的感受和认知能力。 不断地受其熏陶,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感悟力。
        (二)有助于学生提高速度与节奏的准确性
        每个人的速度感和节奏感都是不同的, 在准确性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钢琴独奏时,有的学生会越弹越快, 有的学生则正好相反。 在室内乐合奏中,首先就要求速度与节奏的绝对准确,任何一个人的些许改变都可能破坏整部作品。 这就意味着节奏感要一致,包括强拍、重音与呼吸都要统一。 其次是整齐,在快速跑动的乐句中每个音都要对齐。 再有就是感觉,音乐感觉要完全一样,不能貌合神离。 而经常参加室内乐的排练或演出, 学生便能很自然的学会根据音乐来处理速度与节奏, 并逐渐建立起稳定的速度感与节奏感。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音色的辨别能力
        钢琴是一件多声部和声乐器, 每一部钢琴作品都包含多个层次和多种音色, 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用钢琴来模仿其他乐器的声音, 以寻求丰富多变的音响效果。 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件易事,因为从物理的角度看,钢琴毕竟只能发出一种声音。 而在室内乐中,至少有两种不同的乐器,每件乐器的声部又相对清晰、 独立, 学生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各种不同音色,以及它们所在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譬如,小提琴如丝质般的柔美,双簧管独具的浓郁田园风味,小号的明亮辉煌等等。 经常欣赏或演奏室内乐,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还可以丰富学生对音色的想象能力,充实他们的“音色库”。
        (四)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消除舞台恐惧
        怯场是每个钢琴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 即使一名演奏水平很高的学生在独奏时,也难免会有孤独、恐慌、 甚至绝望之感。 舞台恐惧对于许多演奏者来说,都是影响音乐表达,破坏音乐完整的罪魁祸首。如果能经常参加室内乐演出, 与一个演奏小组一起而不是独自登台,就会给学生减轻很多压力,并从每次演出中吸取一些舞台经验, 自信心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室内乐的演奏形式还可以营造出一种开心愉悦的演奏气氛, 从而激发学生的演奏欲望,渐渐的他们就会完全控制演奏,忘记音符带给他们的焦虑了。 这无疑是消除舞台恐惧最自然有效的方法。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期独自面对练习和演出,常常会独断独行,难于与别人合作,甚至对于最普遍的声乐伴奏都胜任不了。 长期如此,就会造成学生个性高傲,脱离群体,完全没有合作意识。 演奏室内乐能够最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为一个演奏集体, 钢琴与其它乐器的演奏者之间应当在乐曲开始的速度、 乐句的进入、 弹性节拍、强弱的变化、高潮点以及谁占主导等诸多问题上事先达成一致, 这就要求演奏者之间在演奏中不断的进行交流,从技术到音乐再到心灵上的交流,以达到各方面都高度统一。 因此学生必须学会如何与别人配合———学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来照顾整体, 学会在展现自己的同时也要聆听对方,接受别人的意见。这种合作精神对于他们将来走入社会也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教学,几千年来多以独奏为主,影响至今,教学模式仍以个人独奏培养为主,而不重视合奏的训练。有很多学生个人演奏水平很高,但合作的能力不强,视奏能力较差,不能胜任乐团的工作,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室内乐演奏训练和经验。在欧洲,几乎每位独奏家或作曲家都能胜任室内乐的演奏。例如,莫扎特是一个很好的中提琴手,他常在自己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担任中提琴声部。在18世纪的欧洲,即使是业余的乐手也不会独自呆在家里学琴,而是经常跟人合奏、重奏。因此,室内乐的学习对于学器乐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室内乐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室内乐曲目内容极其丰富,音乐形象极其多样,这能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相关知识。在学习演奏大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他们通过集体研究总谱,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布局、复调、织体等形式问题,能够加深对作曲家的时代背景、个人风格与思想内涵的理解,从而准确把握音乐形象。这样能使学生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打破各学科封闭的界限,将以往所学课程中的知识横向联系起来并应用到实际的演奏中去,而在演奏中的切身感悟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系统的综合思维能力。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相信室内乐课程的设置将会得到更多普及与完善,室内乐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将日趋成熟。
        
        
[本文系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资助项目课题? 编号A202002022 《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视角下学生乐团发展现状的研究———以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中学生交响乐团为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