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如
广东省湛江市第十四小学,广东 湛江 524013
摘要:在素质教育下,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班主任作为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中,全面的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感认知等,采用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便强化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班主任;策略;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小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思维认知培养的关键时期,很多小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心理素质比较差,在遇到困难或者挑战时很容易放弃;加上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心理比较重,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愿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小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乐观开朗。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领者,也是班级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德育建设已经深入到小学班级管理的各个层面中,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将德育渗透其中,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情感表达、品德修养等方面进行培养,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纠正小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知。
其次,班主任工作中还可以凝聚班级的力量,通过组织和举办多种班级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思维逐渐成长,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因此通过班主任工作可以强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小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进而符合素质教育对小学生培养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使得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极大的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水平,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新了以往小学班级管理中单一性的强制管理模式,小学生能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鼓励小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首先需要为小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自由的成长和学习氛围,以往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是主导,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形象处理班级事务和对待学生,导致小学生不敢主动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也不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想法,这种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方式反而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介于此,班主任就需要采用亲和的语言和态度,主动走进小学生,与小学生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班级氛围中积极的表达观点和想法,这样更有助于班主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比如:有些小学生相对比较内向,班主任就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或者日常的鼓励等方式,为其提供更多展示个性和特长的机会,进而增强自信心,能够开朗和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消除自卑心理。
其次,班主任还应该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中或者单纯的理论性层面,还需要班主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为小学生构建出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让小学生能够从班级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为小学生播放一些励志短片、动画片等,让小学生进行观看。也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演讲比赛或者知识竞赛等,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自主思考的方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引导小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目标,提升小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心理咨询,小学生可以将需要咨询的问题或者在成长和学习中遇到的困境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小纸条的方式,告知班主任,进而开展针对性的解答和心理疏导,鼓励小学生勇敢的面对挑战,敢于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并完善自我,强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也要以身作则,为小学生做出学习的榜样和示范,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采用合理的方式指出小学生的错误,不要一味的批评或者指责,这样很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
3案例分析
有部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在遇到问题或者面对挑战时,就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很多小学生就会陷入到困境中,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压力,表现出闷闷不乐、自卑、不积极、不主动等行为。因此在开展班主任工作中,就需要对每个小学生的心理动态加以分析,采用亲和的语气与小学生进行交流,为其化解心理压力,通过鼓励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得到拓展,让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并及时将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进而搭建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比如:在班级中学生之间经常会出现矛盾,班主任不能单纯的批评学生或者对其进行惩罚,而是要从多个方面了解产生矛盾的原因,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有效的引导并帮助小学生化解矛盾;让其能够认识到如何更好的维护同学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实现共同发展。面对部分小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的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并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对小学生意志力的培养,逐渐改变小学生脆弱的心理,让小学生能够坚定信念,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强化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成长。这样班主任工作的效率才会更高,小学生之间的协作性也会更强,为小学生搭建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加以强化,让小学生能够增强意志力,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挑战,消除心理压力,保持更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这样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效率才会更高。其次,在班主任工作中还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将小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深入分析每个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并采用针对性的引导和咨询,转变小学生自卑或者内向的心态,提升其自信心。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十分重要,班主任要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郑世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34.
[2]季秀芸.浅谈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20(74):151-152.
[3]马林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0(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