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泉
(汕头大学)
摘 要:大学生社区、公寓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与他人互动的集中场所,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对稳定的重要阵地。很多高校在学生社区党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的来说,效果不甚明显。关键在于高校在社区未能建立起真正完整的组织体系及有效的工作机制。本文结合汕头大学书院的改革实践,探讨社区党建工作的若干问题。实践证明,实施书院制有利于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期望为中国其它高校提出可借鉴的社区党建、社区育人的工作经验。
关键词:社区党建;书院制;育人机制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期。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建设起着统领和决定性作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近几年,很多高校在学生社区党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总的来说,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结合汕头大学书院制改革实践,探讨社区党建工作的若干问题,期望为中国其它高校提出可借鉴的书院制下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模式。
一、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实行书院制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大学生社区、公寓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与他人互动的集中场所,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对稳定的重要阵地。很多高校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总结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在学生社区党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就目前的整体情况而言,仍然与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已成为共识。随着被称为“捧着手机闯世界的追梦人”——95后、00后的学生,逐步成为大学生主力军,他们对大学学习的期待与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应对代际鸿沟的挑战、如何满足他们自理自励的管理诉求、如何搭建促进他们走出虚拟世界走向现实平台的交流平台以及如何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文化氛围的需求、多样兴趣的需求、个性化的发展等,对当前的学生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改革要求。然而大多数高校却未能建立起真正完整的社区党建育人组织体系及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社区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育人合力尚未形成。“学生在哪里,学校党建思政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大学生社区、公寓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然而现实中,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还没产生足够的重视,各级党政机关和院系办公地点大都远离大学生宿舍区,社区党组织架构未能真正建立,即使建立了起来,基本上也是形同虚设,党建工作开展不起来。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社区党员活动难以开展。
(三)学生在社区中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在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主动性的措施较少,缺乏在社区中对广大学生进行有效、系统的支持、引导和帮助,缺乏平台、缺少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去锻炼,学生主体性未能达到有效开发。
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高校在社区未能建立起真正完整的组织体系及有效的工作机制,也未能充分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因此,要建立一个战斗力强、学生认同感高且行之有效的社区党建新机制,推进书院制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
二、学生社区党建实行书院制的创新性
“住宿书院”是以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院为模本的学生与教员共同构成的小型学习社区。在中国,住宿书院还有包括党团组织、学生会在内的各类学生组织,是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下文结合汕头大学书院制的改革,总结适应高校改革发展需要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体系与机制。
(一)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书院矩阵式组织架构,增强党的组织功能。
汕头大学从2003年开始学生社区教育改革,并于2008-2016年先后成立了至诚书院、知行书院等8家书院,同时在书院设立了党总支,全面推进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书院总支委员会由总支书记、党建辅导员以及各学生支部书记构成,负责社区党建工作各项事务,并把办公地点设在学生社区,确保了党组织与学生的紧密联系。汕头大学书院制是以学生宿舍区为载体,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全方位全覆盖推进党建工作进社区,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支持和更广阔发展潜能的空间,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最终把“怎样培养人”的工作具体落实到大学生生活社区。书院党组织的功能主要是开展以组织建设、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内容等为主要内容和目标的党建创新活动,不断拓展工作范围,探索工作新思路,提升工作质量。
(二)建立社区组织体系,搭建书院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学生党员干部是书院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书院积极搭建社区平台,增强学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在书院,学生自治是书院生活的灵魂。书院先后建立了党团组织、学生会、导生委员会、志愿者服务学习协会以及各类学生社团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系统,各学生组织各有定位,各司其职,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实现自我管理和共同发展。
书院没有传统意义的纯粹“管理”,书院教师更多是起到“引导、支持和帮助”的作用。
(三)围绕社区党建工作目标,开设“立德树人”拓展课程,充分利用书院育人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目的就是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此,书院党总支为宿生提供有别于专业学院所提供的特色拓展课程。如至诚书院近十年来共举办团队、学科、心理、体能、职业等各类拓展项目近200期,参与的学生超过10000人次,每一期课程都很受学生欢迎。在项目组织形式上,书院借鉴了社会上广受欢迎的高级经理人员短期培训的模式,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和老师,采用讲座、视频教学、团队训练、小组研讨、汇报和野外登山素质拓展等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内容涉及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何规划人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意志力,如何提升心理品质、挫折抵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这种内容紧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要求严格的体验式拓展课程,为入住书院的同学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让他们的能力、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
三、书院制下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推广性
汕头大学以书院制形式探索了社区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模式,推动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全覆盖,为学生在校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更有力的支持,真正将思政工作落实到学生生活社区,形成了书院制下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四点推广启示。
一要构建全员育人环境,在“软件”、“硬件”上将书院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汕大新建成书院在硬件上,率先按住宿书院标准,配套了全方位的育人空间,如管理层用房、院长公寓、导师交流室、会议室、讨论室、自修室、舞蹈房、琴房、戏剧厅、健身房、学生自助餐饮区以及空中花园等公共活动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非正式的、非约定性的思想交流、知识交流和文化交流平台。在软件上给予各书院完整的组织结构以及人员配备,辅导员及有关教师在宿舍区办公,党团工作和学生会、社团等组织也全部进驻书院,实现专职教师与党务工作者、学生事务管理者、社区相关人员、学生朋辈之间等不同岗位不同群体人员一起参与书院育人,构建了一体化人才培养环境,从实质上推动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在组织制度上有所保证地落实到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
二要为学生提供素质与能力一体化体验的平台,提高党建工作实效。在书院,宿生生活、学习、成长融于一体,要切实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注重工作方式的人性化,急学生之所急,做好“引导、支持、帮助”工作,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支持和更广阔发展潜能的空间,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教育环境和素质与能力一体化体验的平台,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现实社会打好坚实的素质与能力基础,实现全方位育人,从而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三是加强书院党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党务工作和思政工作队伍,是全面加强书院党的建设、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定期针对专职辅导员和兼职导师开展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自身的组织纪律观念,建立一支合格的书院党建工作队伍。同时,严格监管学生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把好党员发展的质量关、党员教育关,真正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把书院党建工作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培养工作相结合,这点在书院制模式下尤其重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培养学生,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并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落实到具体活动上,让能力的培养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党员的民主权利和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实践证明,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育人平台,积极推进党建进社区,开创党建工作新模式。这是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了社区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有利于让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建立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先进性教育与主体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党组织处理问题和稳定局面的能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为党为人民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2020年4月
[2]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0-06/30/c_1126177453.htm
[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
[4] 沈琛华,张怡,傅筱忱,卢晓东.耶鲁大学住宿书院内部组织结构、外部关系的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7,第68页.
[5]李丹.全人生命教育在至诚书院.清朗人生——汕头大学全人生命教育论文集[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刘敏泉(1985-12),男,广东河源人,汉,硕士研究生,汕头大学党委组织部组织业务主管,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政工作。
刊物邮寄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243号汕头大学,邮政编码515063 以及联系方式1305129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