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祥
聊城幼儿师范学校
摘 要:一直以来,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判断有所僵化,纵观学前教育,高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女生,而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基本都是以女教师为主。但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对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想打破刻板思维,引导更多的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培养一批优秀的男性学前教育人才,需要国家、高校等的共同努力。文章分析了男生进入学前教育的积极意义,提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男性气质培养方面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男教师;学前教育;男性气质;培养策略
引言
一、男生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
学前教育所针对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一阶段作为幼儿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幼儿发展的影响重大。而这一时期又要有着与其他阶段截然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极易受到环境和周边人群的影响。除了父母之外,幼儿教师与周边的同学是所接触的最多的人群,而结合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我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幼儿接触的最多的角色往往是母亲。而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基本都是女性,导致许多幼儿尤其是男生容易缺乏阳刚之气,这是因为幼儿模仿能力普遍较强,当身边的长辈与教师皆是女性时,幼儿更容易显示出女性的特征,如安静、相对胆小等。男性教师进入学前教育,能够给幼儿尤其是男孩提供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新的模仿角色,更能强化男性角色的特征,防止幼儿树立不正确的性别观和性别认知。
(二)满足不同性格幼儿的需求
教育专家普遍认为,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的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性格的发展。几乎每一个幼儿都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有些幼儿内向安静,而有些幼儿却大胆外向,喜欢冒险。尤其是对男孩而言,大多数男孩的天性都是顽皮好动,在幼儿园中,许多男孩不听从教师的指挥,喜欢做爬树爬墙等危险性行为。这些行为在大多数女性教师眼里,是危险、吵闹和不听话的行为,但男性教师看待问题的方法和女性教师会有一定的区别,可以为幼儿提供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让部分男生的需求在男性教师处得到认同。
(三)丰富教育形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结合幼儿教育实践,可以看出女教师往往细心、耐心,能够给幼儿更好的关怀和照顾,在教学知识点时也更具有耐心。同时女教师的动手能力等往往占据优势,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耐心、细心等美德。但是男教师自身拥有的独特性格特质,是女教师无法替代的。例如男性身上的自信、果敢,以及男性更具有冒险思维和想象力的特质,都能深刻的影响着幼儿的发展。这种性格影响不仅针对于男性幼儿,对女性幼儿同样能产生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最终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男性气质培养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生源缺乏
根据统计数据,发现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该专业男女比例基本都在1:9,甚至有些高校是清一色的女生,难以找到几个男生的身影。这种现象,给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带来极大的不利,男生稀少,会让学前教育男生陷入非正常的社交环境,男性化特质难以培养,同时男生很难在大学生活中结交到同性朋友,开展一些有男性特质的活动。
(二)学前教育环境难以满足男生需求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考虑男生特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女性化”。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女生能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有出色表现,而多数男生在这方面缺乏灵气,使他们自感无力。比如,舞蹈、钢琴对男生来说难度太大,尤其上形体课或舞蹈课时穿着紧身衣站在一群女生中间,使他们感到很尴尬,动作也极为不协调。尤其是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女性化的思维模式、女性的神态举止动作及女孩腔调会使男生产生厌倦情绪,男生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女性化”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者的观念、言行及女生居多的环境氛围容易使男生产生女性化特点,从而影响男生的发展。
(三)社会的刻板印象给男生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此外,影响学前教育男生男性化气质培养的一大因素,便是社会的刻板效应,容易让男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社会刻板印象普遍认为女性有耐心、细心,因此适合开展教育类活动,尤其擅长照顾孩子。但是男性在传统观念中,常被视为“在外打拼”的形象,这就导致男生在选择学前教育专业之后,容易受到外界的不理解甚至嘲笑。这种现状容易给男生造成心理压力,长期以往容易形成自卑、怯懦等心理,影响其男性气质的培养。
三、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男性气质培养的策略
(一)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引进男生生源流入学前教育
为了更好的鼓励男性教师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国家要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男性进入学前教育体系。一方面,在学生接受高校专业学习时,国家可以在分数等方面给予男生一定的宽限条件。如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等方面,男生的条件可以放宽,或者针对偏远地区从事学前教育的男教师,可以减免其高校学习的学费,给予其一定的生活补助,引导部分男生流入而且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对男性教师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的刻板印象,要让社会认识到男性教师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如果可以通过新媒体等宣传方式,纠正人们对幼儿教师专属女性这一错误理念。这些举措,能够引导更多的男生进入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创建一个男女性别均衡的学习环境,让男生有自己适宜的交际空间。
(二)改善学前教育环境,优化培养课程
高校也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从多个层面改善教育环境,在开展教学时不能仅仅考虑女生的需求,也要考虑男生独特的身心需求。如高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将舞蹈、形体等课程纳入选修课中,将一些体育、书法等适合男生学习的科目引入选修课,其余男生更自由的选择权。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高校教师要尊重男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避免用女性化的思维模式约束男生。
(三)加强对男生特定的心理教育
关于男生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学前教育当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为了让男生学员轻松应对学习当中的各种困难,学校需要设置一些关于心理辅导的课程 不仅仅是针对男生的心理辅导,而是针对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心理辅导,致力于塑造男生的心理特征和刚强的性格特点。女生也会在心理辅导后不再对男生产生偏见,男生会在心理辅导当中建立更加强大的自信心。尽管当今社会的就业环境比较险峻,男生学员也要建立自己的就业信心,增加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身心健康的状态当中迎接就业带来的挑战。此外高师院校要想纠正白身在培养男幼师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也不再歧视男幼师。院校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还需要在学校当中将正确的教育观念宣传给教师,使教师不再针对男生。在日常学习当中,教师要督促男生的学习进度,表示出白身对男生的关心。高师院校也需要加大自身的招生力度,不再在招生过程中对男生有限制,修改招生方案,使男生的数量在增多。高师院校在宣传招生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公正的讲解男幼师这一职业,使男生了解男幼师这一行业,打消其对该行业的偏见。
四、结语
男性幼师的培养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承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职责,更好地培养一批具有男性气质的优秀男幼师,为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璐璐. 对幼儿园男教师职业素质期待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20.
[2]李建波. 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3]李杰. 幼儿园男教师入职适应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4]沈莹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男学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