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媛
黑龙江东方学院,150086
从2020到2021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型冠状病毒”仿佛阴霾一样始终笼罩在世界各地,久久没有散去。感染范围蔓延至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感染人数破亿。经过将近一年的抗疫过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逐渐复工、复学,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但是,在欢庆之余,我们始终明白,病毒从未真正被消灭。年初,全国少数地区开始出现疫情反弹情况,境外输入病例、感染确诊病例不断出现。历经困难是磨练人品格的最好方法,受疫情影响,很多实体店面倒闭,找工作竞争激烈、难度加大,面对即将踏入社会的这种严峻形势,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更要迎难而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首先是提高身体素质,做好自我防护。
经历本次疫情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论何时,都始终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陶行知先生曾说:“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是空的。”最重要的是做好自我防护,不给感染病毒可乘之机。没有特殊情况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少外出、少聚会、少走动,不去高风险感染地区。在饮食方面做到健康饮食,切忌暴饮暴食。由于我比较喜欢健身,所以在空闲时间我会在家里健身,早上出去跑步,提高身体素质。还有一个最简单却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好习惯——早睡早起。从小我们就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年轻人普遍喜欢熬夜,其实熬夜是最伤身体的行为,不能及时入睡导致身体机能代谢出现问题,免疫力下降,精神不好、白天晕乎乎,所以一定要改正熬夜的坏习惯。
其次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充足利用假期时间。
经历疫情,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虚度光阴是最不可取的行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学校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好大学的资源,珍惜这宝贵的大学时光,增长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疫情久久没有散去,能否按时回到校园也不得而知,经历去年的“停课不停学”,在没有得知确切的开学消息之前,今年我们也要做好备战网课的准备。
是困难也是挑战,脱离了学校教室的听课环境,正是考验自制力的良好时机,我们要调整作息时间,按时起床睡觉,保持充足的精神,认真听课、及时做笔记、跟上老师的课程进度、按时提交作业、按时考试。
做抗疫志愿者,为国家抗疫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在疫情卷土重来之时,我的青春有穿着防疫志愿服的样子。这一段日子是对自身的锻炼、是人生的成长、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纵观世间百态,有人步履匆匆在抗疫前线救死扶伤,有人冷静沉着在实验室攻克疫苗,有人在人口密集区守卫一方平安,有人响应国家政策就地过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新冠病毒贡献力量。作为一名抗疫志愿者,每天的工作就是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实时登记,测量体温、随前辈党员同志入户排查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忙碌且充实,在这段时间里也收获了很多,了解了很多抗疫先进人物的事迹,很感动很震撼。这是一次不同于学校生活的社会实践,增长了很多见识,也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疫情之下我们又收获了什么呢?我想更多的是对人生、对生命的别样理解吧,困难可以磨练心态,当你在为生活中的小事烦忧的时候,想一想经历的这些事情,也不觉得有多困难了。
最重要的是提高思想素质,提高思想站位,心系国家,心系社会,提高道德水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对国家政策方针进行关注,约束自身行为,摆正自身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自身职责。我们不仅是大学生,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是国家的公民,在享受社会资源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所担任的职责与义务,大学不是象牙塔,而是我们将来毕业走入社会进行历练的场所。多一份坚守就意味着多一份安宁,疫情防控、国家安全离不开社会每一个人的努力。看似一个普通的选择,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安全,承载着国家的安危,这个选择,既是利己利人利国之举,又是对人性的考验,它折射出舍“小家”,顾“大家”的可贵精神与大局意识,又反映出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的决心与毅力,疫情无情,人间有情,致敬每一个坚守在抗疫岗位的人。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新冠病毒肆虐祖国大地的时候,我们没有害怕、没有屈服,而是选择勇往直前、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因为我们相信,疫情终究会被战胜,我们共同守护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到那时,春暖花开,疫情退去,再一起把酒言欢,带着新一年的期盼,迎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