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兰
福建省永安市实验小学 366000
【摘要】如何才能深层次地把握开放式课堂的内涵及本质,如何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堂,成为很多教研人员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详细探讨了开放式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研究开放式课堂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 开放式课堂 教材 教学思想
一、概论
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封闭且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厌倦和枯燥。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更加立体、活泼,学生在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中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很多学校纷纷尝试构建开放式的课堂,然而,一部分学校在没有弄清楚开放式课堂的目的及性质时,就匆忙去追求开放式教学的形式,这种做法很容易适得其反,最终教学效果也不如预期。尤其是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类极具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更应该在理解了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及本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式课程的构建策略
1.灵活使用教材,让教材服务于学生
一方面,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构建开放式课堂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及过程局限于教材,而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来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放式教学是让课堂内容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地域特色、教材要求等来重组和调整教学内容。有些教材极具地域特色,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进行适当完善和变通,让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从生活中“摸”到、看到、感受到这些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印象,促进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内容。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自己种菜乐趣多》的相关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来滔滔不绝地告诉学生某些蔬菜的特征、种植方法是怎样的,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看不见、摸不着的蔬菜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遥远,听不了半堂课,大部分学生会昏昏欲睡。开放式教学课堂不局限于教室中,更不局限于一堂课的时间内,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种植一些蔬菜,比如种植西红柿,让学生每天观察西红柿从种子到幼苗再到小树枝,然后开花、结出小小的绿色的西红柿,再慢慢变成大大的红色的西红柿的过程,并写出观察日记,小学生的兴趣会被快速点燃,在看着一粒种子破土而出变成小芽时,学生一定会惊叹于生命的伟大;在某天突然发现鲜黄色的小花时,学生一定会异常兴奋并好奇;而当小花凋落几天后,当看到开过花的地方长出小小的西红柿时,学生一定会初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会惊讶于蔬菜种植过程中的每一次变化,在好奇、兴奋、惊讶、开心等众多情感的包围下,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都会循序渐进地得到增长。与此同时,小学生的爱心、耐心、自信心也会从中得到培养。
另一方面,抛开教材中浮于表面的、不太重要的内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老师应首先将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读,过滤一些可有可无的内容,结合学情及地方实际来科学制定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安全亲近水》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想告诉学生水能造福于人,但同时水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险。如果老师只这样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切实感受到水的危险性。对此,老师可以将教材内容改为《郊游》,光看题目,学生就会兴趣高涨,老师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到湖边走走看看,让学生拿着竹竿、细棍等物体的一头,将另一头深入到水中,以此丈量水的深度,靠近湖边的水自然比较浅,老师可以让学生想出测量湖中心水深的办法,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认真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水的危险性。
不难发现,适时地改变教材内容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开放式课堂不仅突破时空的限制,更突破教材的限制,突破传统课堂的思维定式,让课堂教学更加灵活、多样,这是促进教学过程多样性发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
2.老师应转变思想,突破传统观念束缚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堂课下来,老师感觉讲透了知识点,学生可能只听进去了三分之一。这种乏味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一刀切”现象,知识接收程度完全依靠学生自身,这就导致了教学中常见的“有的吃不够、有的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在构建开放式课堂的过程中,老师应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解放自身,也让学生感受一下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学习某一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谈谈他们的想法,不同基础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诉求,老师可以引导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制定出最优的学习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例如在教学《校园服装秀》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如何开展教学,有的学生更擅长于发现和寻找,面对大家习以为常的服装,这些学生会从结构、色彩、线条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服装设计的规律。有的学生天生喜爱尝试,他们更愿意去设计一些服装。为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诉求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应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让大家以组为单位来分析、设计不同的服装,这样,在互相比拼、各取所长的学习、探究过程中,所有学生都会得到进步和成长。而小组合作的过程不仅是每个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过程。可见,开放式课堂让老师获得“解放”,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勇于探索、自主学习,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不仅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要求,也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尝试。
3.通过开放式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对开放式课堂的构建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上,也体现在课后作业的开放性上。老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特长、性格等,以此为基础来安排开放式作业,不仅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也应尽可能让学生克服自身短板,在不太擅长的领域进行探索和进步。比如给手巧的学生安排动手制作类作业,也尽可能让他们尝试实验操作类的作业,因为动手能力较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他们一定能够快速掌握各类操作的技巧和要领,从而培养他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给具有设计能力的学生安排绘画与设计类作业,也可以让他们尝试去做一些观察类型的作业,因为极具抽象思维,在观察某些事物时,他们会通过想象、推理来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他们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巧手做龙舟》的内容以后,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尝试演练龙舟的设计方法,并动手操作,观察不同长度、宽度的龙舟划水时的速度变化等。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让学生再次巩固和复习文章内容,也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结论
对开放式课堂的构建方法绝不局限于文中讨论的三种,这就需要老师结合教学需求、学生学情、地域风情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反复探索、实践,最终构建出科学的、高效的开放式课堂,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等都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连勇,曹平花.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开放式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
[2]左秀芳,李秀华,耿丽娅,等.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创新中谋发展[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0(001):8-8.
作者:邱清兰
性别:女
出生年月日:1974年3月20日
籍贯(省市):福建省龙岩市
民族:汉族
学历学位:本科
研究方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