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晶 唐文华
安岳县东方红幼儿园 四川资阳 64235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孩子们学前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改革中融入了很多新型学习方式,其中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加快他们学习课程知识的速度,使其在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希望可以为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应用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索
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各类学科中都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习教育更是应该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改革政策要求的提出,课程游戏化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游戏来增强幼儿对课程的兴趣,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使游戏成为幼儿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中,通过游戏化的课程,能够是幼儿的想象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一、构建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环境
学前幼儿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心智和身体都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好的环境,能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汲取知识。因此,对于幼儿教学的工作来说,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环境,是提升幼儿学习效率和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基础保障。幼儿教师在构建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的模式,以游戏化为教学语言,模拟出一个让幼儿产生兴趣的教学环境[1]。依据幼儿的天性,游戏必然是非常适合幼儿教学的活动方式,学前教育的课程游戏化本质上在于使学前教育的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构建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环境中,应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游戏进行有效的。现代生活中,随着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同时家庭对子女们的也投入了更多的关爱,幼儿们过早的接触到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信息类玩具,然而,大多数设备的游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束缚了幼儿的成长[2]。例如过多的与电子设备的接触,让幼儿减少了与人交流的机会,限制了其语言能力的锻炼和成长,模式化的游戏也容易限制幼儿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学前教育的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应当尽量摒弃电子设备游戏,而是把游戏化的理念融入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中,建立一个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幼儿能够在受到启发,在整个游戏化的课程环境中汲取营养,真正挖掘幼儿游戏精神的潜在价值。
二、创建游戏化的教学目标
在幼儿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首先为幼儿的教学建立良好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也是极为必要的。教学目标的设立,能够使课程游戏化更好的发挥作用,以目的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美术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美术素材中的形象与游戏结合起来,幼儿通过美术的学习、创作、并将其应用到游戏中去,同时还可以以游戏为基础,将不同的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美术课程中加入数学知识,引入提问回答或者猜谜的环节。通过此类方法,幼儿能够在游戏化的课程中,以自己的兴趣为基础,了解到不同方面的知识内容,并且能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不断。
目标的建立也是游戏的一个基本属性,在游戏的机制中,正是希望通过激发人类希望获得胜利的欲望来达成游戏中的每一个目标。因此在构建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清楚的理解游戏的机制,并将其与教学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显然这个过程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前教育的工作者们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对游戏机制和教学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创建更为合理的、目标明确的课程游戏化教学模式和框架体系,已满足学前阶段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目的和要求。
三、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课堂课程的趣味性
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本质上是要发挥和正确引导学前阶段幼儿爱玩的天性,并充分挖掘课程游戏化的内涵来提高对幼儿的综合教学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例如在课程中,教师可以以一个小礼物为线索,引导幼儿们去寻找它,在寻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与游戏的线索结合起来,开发幼儿的思维,还可以增加一些合作的技巧,增强幼儿们的交流能力和配合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同样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游戏化的过程中趣味性增强,一方面激活了幼儿们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够在游戏化的过程中刺激幼儿的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总体来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可以使学前教育的效率大大提升。
(二)激发幼儿的游戏精神
美国的著名教育加杜威就曾说过,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模式,还是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学前教育课程的游戏化不仅仅是教育模式形式上的改变,而应当是更加深入的理念和精神的渗透[3]。在游戏化的教学课程中,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其选择权和决定权,使其成为从教学的重心而替换掉原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化的教学模式对学前教育环境的一种改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了辅助性的作用,使幼儿与准备好的游戏化课程的素材和模式建立良好的互动,让游戏的模式和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价值,成为幼儿成长的养分。
(三)增强课程游戏化中的创造性
创造性作为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重心之一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他们的人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游戏的特点在于模式和机制众多,教育工作者们能够从不同的游戏中挖掘潜力,找到适合幼儿发挥创造性的关键点。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难点是创造性,往往是较为隐蔽的[4]。例如在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扮演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例如童话中的人物。但是这同样对学前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把创造性的元素和游戏的精神进行融合。在实现创造性游戏化的课程中,教师们同样还需要注重环境的塑造和素材的支持。
四、结语
学前教育的课程游戏化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能够为学前教育课程的效率提高提供足够的支持。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有效激活幼儿的兴趣,把教学内容、素材游戏良好的结合,必将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赵秀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学周刊,2021(04):173-174.
[2]钟典.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6):51-55.
[3]张萌.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5):69-70.
[4]吴小红.学前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J].清风,20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