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体系抓、抓体系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彭艳荣
[导读]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
        彭艳荣
        云南省宣威市双龙一小
        摘要: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全社会各方具体该如何做呢?本文旨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浅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近视  防控 责任分工 保障机制 系统工程

        近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教育部等八部委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云南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制定的《云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曲靖地区也制定《曲靖市综合防控儿 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可以说防控青少年近视已变成国家、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必须引起重视的大事。
        一、早检查和早控制
        预防近视的关键时期是,孩子上学之前一定要做全面的视力检查。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学组提出,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0.5,6岁以上0.7。总之,裸眼视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视力下限要怀疑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甚至弱视。从幼儿园时期,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眼底等,建立儿童眼屈光发育档案,有助于早期发现视力不良、有近视倾向和已近视的儿童,从而分档管理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对于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的儿童应加强定期随访,进行重点防控。
        现在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带框架眼镜,现在也有办法,那就是角膜塑形镜(OK镜),它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正方法。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约0.19毫米/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但是佩戴塑形镜是有要求的,必需在医院进行专业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佩戴,对较小的儿童还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
二、合理分工,群策群力
        1.家庭
        (1)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2)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 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 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 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少。(3)减轻课外学习负担。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盲目攀比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4) 避免不良用眼行为。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 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 “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 40分钟。(5)保障睡眠和营养。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6)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2.学校
        (1)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2)规范考试招生行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3)改善视觉环境。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确保采光和照明符合规范要求。(4)坚持眼保健操等护自良措施。中小学校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按规范动作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前要提醒学生保持手部清洁卫生。(5)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 2课时。全面实施周末、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6)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至2020年,确保每个学校至少配备1名校医或保健教师。积极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新媒体、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通过学校和学生辐射家长。(7)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8)定期开展视力监测。严格落实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配合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定的视力监测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2次视力监测,确保一人一档。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9)加强视力健康管理。建立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 健教师)、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志愿者等代表为一体的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倡导科学保育保教。要保证儿童每天 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 3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1小时,结合地区、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每天使用电子设备开展教学的时间累积不超过 1小时。
        3.医疗卫生机构
        (1)建立视力档案。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 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2)规范诊断治疗。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实际,力口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和加强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3)加强健康教育。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从健康教育入手。
        4.学生
        (1)强化健康意识。(2)养成健康习惯。研究证明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
三、保障机制
        建立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从 2021年起,每年开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 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作为学校一定要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自觉按照相关责任分工,履行主体责任,从源头抓好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健康是人生的最大成就,是美好人生的基石。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系统抓、抓系统,积极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治疗进展[J]. 李媛媛,张晓峰.??国际眼科杂志.?2018(12)
        [2]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J]. 刘灵琳,吴峥峥,杨吟.??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