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中生国防意识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期   作者:张小广
[导读]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针对高中生开展国防教育,
        张小广
        汨罗市第二中学
        摘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针对高中生开展国防教育,提高他们的国防意识是高中教育中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培育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本文针对高中生国防意识的培育问题做出了分析,并从几个渠道分析了增强高中生国防意识的路径。
关键词:高中生;国防意识;培育问题;增强路径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的时代,国防与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总体来看,我国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大局稳定,但是,国际、国内安全形势依然复杂,出现了大量的风险和挑战,面对这一纷繁的时代背景,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必须要关注学生国防意识的培育,使之能够真正成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益的人才。
        1 高中生国防意识的培育问题分析
        一方面,高中生国防意识比较欠缺,在改革开放后,和平和发展都是我国的主旋律,当代高中生,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乱和侵害,生长于和平年代,对于战争概念模糊,不少高中生只是通过电影、电视、短视频了解战争,他们认为战争距离自己非常远遥远,因此,其国防意识也相对欠缺。在现有的教材内容中,学生能够了解的国防内容也较少,种种原因导致高中生的国防意识欠缺。另一方面,高中生的民族意识比较薄弱,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加上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西方文化、外来思想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之风渗透到高中生群体中,他们开始向往国外的生活方式,民族意识渐渐变得薄弱,不少高中生崇拜外国明星,崇尚外国品牌,缺乏应有的爱国主义意识。
        2 增强高中生国防意识的路径研究
        2.1 渗透强军思想
        对于高中生国防意识的培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渗透到学习内容中,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任务,将强军目标作为根本,立足于培养当代高中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的教育中,要坚持将强军思想作为主题课程,统筹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国防教育历来都是党宣传思想工作以及国民教育的重点组成,也是培育人民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路径,做好新时期的高中生国防教育,需要坚持以强军思想作为引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在国防教育上的重要指示,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推进学生、时间、地域、内容、手段的全覆盖,不断强化高中生的爱国拥军意识和国防观念,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强大力量。
        2.2 提高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涉及的内容范围较广,当前,面对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在国防教育上,需要坚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将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让高中生可以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代高中生是祖国未来、民族希望,也是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高中阶段,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内容,以之作为精神统领,维持正确的教育方向,丰富教育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国情教育,优化国防意识的渗透效果。
        2.3 营造国防文化氛围
        在高中校园中,要营造浓郁的国防教育氛围,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学术交流,每年定期举办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征文比赛、主题讲座、军事知识理论竞赛、红歌竞赛等,激发出当代高中生的爱国之志和国防意识,并将国防教育与各类纪念日、节日等庆祝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节渗透融合,将国防教育落实到各项内容中,对于公寓、学生食堂、运动场等学生活动密集的场所,可开辟宣传栏,并定期在校园内播放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接收教育。
        2.4 优化军训内容
        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要接受军训,通过军训,致力于让高中生收获中国军人的传承和信念。在现有的军训体系中,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基于此,可以改变以往的单一阅兵、会操、队列等科目训练,为学生提供实用性的技能训练平台,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军队条例,感受官兵们为了国家与民族大义牺牲奉献的精神,并组织学生参观驻地部队,感受军营生活,让他们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开展应急演习、检验性演习、全面演习等活动,组织高中生进行实地观摩与锻炼,进一步巩固军事技能训练成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提高体质的同时,促进其精神品格的发展。
        2.5 创新教育模式
        如今,高中生思想观念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热衷于各类新媒体平台,抖音、微博、微信等,基本上承担着高中生的信息交流。在国防意识的渗透上,要紧跟时代潮流,占领教育制高点,采用线上、线下并举的教育模式,通过网络开展针对性教育,针对课堂上难以展示的国防知识和武器,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和交流。另外,邀请教师开设社交账号,进行线上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弥补课堂上师生交流不足的缺陷,也可以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方便学生在课下与教师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3 结语
        国防教育直接关乎着民族的存亡和国家兴衰,必须要常抓不懈。为了增强高中生的国防意识,需要从各个角度着手,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充分发挥出隐性教育手段的作用和价值,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与创新,让广大高中生对国防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身体力行的将其贯穿到自己的实践中,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刚.中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卜华平.目标激励理论在国防生培养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2).
[3]赵长忠.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国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3).
[4]张光伟.对加强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此为省规划办一般资助课题《基于国防特色教育的高中德育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为XJK19BDY013)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