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摘要: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针对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未来走向,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在2020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站在专业角度上就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
1、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1.1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2016年发布的自动驾驶指导文件《自动驾驶汽车3.0》中不仅明确了自动驾驶试验具有的合法性,而且为后续自动驾驶车辆在加州开放道路上开展的道路测试工作打下了基础。世界排名前两位的谷歌无人驾驶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是众多开展无人驾驶测试研发公司中取得成绩最显著的公司之一。2019年美国最大的福布斯网站公布的美国无人驾驶企业路测实验数据显示,谷歌与通用这两家公司的无人驾驶道路累积测试历程已经超过了58万km,经过开展大密度的测试,这些公司获得了大量真实有效的无人驾驶动态数据信息。与此同时德国的戴姆勒公司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将全自动驾驶升级大了L4等级。在这一阶段,位于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制定和实施的SIP(国家自动驾驶研发计划),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由于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局限于高速公路,所以经过长期的测试研究,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动驾驶的功能。
1.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普通居民家庭对汽车的需求也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再加上现阶段城市道路拥堵情况日益严重,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也由此产生了。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不仅国家加大了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宣传推广的力度,而且各大企业也相继加大了智能网联汽车研发资金的投入,自此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迎来了质的飞跃和发展。政府部门近年来推出的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文件中更是明确要求,未来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转型不仅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这一转型升级对我国工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牵头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截止到2025年我国相关必须完成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标准制定以及配套设施体系建设的工作,计划在2035-2050年之间,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建设工作。而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以及汽车系统的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2.1以产业为基础,推进中国标准智能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与传统汽车产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能网联汽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本地属性非常明显,其全产业链的发展必须以区域内产业为基础,而且受到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场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所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必须以我国现有道路交通设施、无线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定位以及路网地理信息等为依托,积极推动复杂系统体系架构的相关祭祀研究,通过构建以先进基础设备为基础的智能汽车设施体系的基础上,为后续智能化路网设施、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服务、车用基础地图以及大数据云孔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发挥智能汽车在网联化方面的优势,加速中国标准化智能汽车信息化物理系统架构的建设工作,全面协调与智能汽车相关的各种复杂系统问题的处理和解决。
2.2加强技术融合,推动基础平台建设
各种先进技术的跨界融合为智能汽车产业基础前瞻技术与共性交叉技术的相互融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怎样彻底攻克先进技术跨界融合的挑战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在智能汽车产业研发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智能计算平台、新型智能终端、高精度动态地图与定位、新型安全等基础平台建设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
2.3挖掘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发展平台
智能汽车具有的跨产业深度交叉融合特点,决定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无法有单一行业或企业独自完成,而是必须充分发挥跨行业形成的发展合力,深度挖掘智能汽车的创新资源,同时加强各个行业、产业之间协同写作的力度,才能确保智能汽车创新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国支持建设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研发中心,作为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发展市场培养的主体,其始终坚持与驱动为核心,密切关注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以及互联网等相关领域龙头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不但形成了完整的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而且促进了我国智能汽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我国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充足的动力。
2.4打造多层次示范体系
测试验证与应用示范作为智能汽车功能开发、技术验证的关键环节,为智能汽车技术研发工作的开展以及产业化的形成注入了充足的动力。所以政府部门大力推动的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特定场景应用、封闭区域出行服务、示范区建设与评价、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等相关体系建设,形成的覆盖仿真测试、道路测试、特定场景示范以及大规模城市级综合应用立体化示范系统,为我国智能汽车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加速智能汽车市场化进展
智能汽车的发展使得传统汽车产业发生了颠覆性的改革,随着车辆控制权切换与自动驾驶模式的出现,我国不仅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以及产品监督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空白,而且数据安全等问题也是长期伴随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政府部门在应对智能汽车应用挑战时,应该根据当前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同时推动产品的认证和管理工作,构建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培育有助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市场环境,才能在体现出我国大力发展智能汽车产业决心的基础上,打消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发展内心存在的顾虑,营造良好的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环境。
结束语
总之,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一种与智慧移动、智慧工厂、智慧能源、智慧居民、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紧密联系的全新汽车产业体系,将移动出行、智能汽车与社会生活等诸多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完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的方式,为我国汽车产业向智能汽车时代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汽车纵横,2021,01:18-19.
[2]程泉,王玮敏,曹兴盛.基于区块链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共享研究[J].科技风,2021,01:81-83.
[3]侯荣.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4:101-102.
1975年12月,男,江苏南京,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