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石养
广东省英德市西牛中学 513028
摘要: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学生尽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也没有办法很好地做到读写的充分融合,并且部分学生存在无法用文字具体表达的现象。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读写的特点,更好地贴合具体的课本内容,从而高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要将作文素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效配合,并且适当地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可以建立起读写之间的有效联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分析与研究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引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度,顺利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把握读写结合的积极作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力求以写促思、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之中开辟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空间。
1读写融合的含义
初中语文学科中的读写融合主要包括的是阅读和写作,重视读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知识。与此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情感,促使其良好掌握写作技巧,让学生在撰写文章时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1]。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是具有相互作用的。尽管从表面上看,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内容,但实际上,二者是有着相互关联的,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素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提供思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样,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写作,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阅读文本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语文知识时务必要重视这一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2.1读写结合难以落实,形式化严重
将阅读与写作分成两类课程,两方面内容会严重脱节,阅读和写作优势无法形成互补的局面,并且没有办法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就强调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运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进行经验的吸收,使其能快速将学到的东西真正内化成自身的技能,并及时进行运用以及实践,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读写结合。为此,就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自身的作文素材以及写作技巧进行不断积累,再结合一些片段的创作方式加强其技巧的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充分掌握写作的方法,进而在读写环节中明确以及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目标。
2.2教师综合素质不足
有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由于他们所受的教育背景是应试教育,导致在成为教师之后,他们自身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采用生硬的说教式教学,过分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并不重视语文教学的知识完整性,忽略了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和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真情实感,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随着生活压力和课余时间的逐渐减少而下降。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有些教师对重点知识来不及进行详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不高,框架不够系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阅读课只读而不写,或者写作只是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实践,重读轻写的现象较为严重。
3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方式的教学策略
3.1重视读写创新,发挥想象
在初中,学生明显会感觉到写作和阅读的能力要比小学时难度增强,那么教师应该如何适当地降低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教师应该重视读写创新,在读写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地创新写作的模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水平之内,写出更为优秀的作文。比如,在进行讲解古诗文时,由于古诗文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几遍,然后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大致意思,教师在学生思考之后再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文章讲述的事情和自己的联想写成一篇文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将之前较难理解的古诗文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就可以很好地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基于教材文本,体验角色内涵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兴起了“课本剧”这种语文教学方式,并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自身理解能力,从而取得理想教学效果。“课本剧”教学方式指的是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不同人物,通过学生的自主排练、模拟和对话,体会人物思想,感悟作者在创作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种技巧,这就是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某些文本是包含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设计的,因此,假如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用“角色扮演”这一方式,学生将会对文章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课本剧”内涵深刻,剧本和文字形式千变万化,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文本进行改编,并参与不同角色的扮演和实践,对比不同人物的特点和作用,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人物刻画技巧。同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和互动,走进文本所描述的环境中,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3.3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读写结合效率
学生无论在阅读中还是在写作中,教材都是最好的素材。教师想要有效提高读写结合的效率就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力。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找到文章间的共同点,实现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文章,学习不同作者的写作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文言文阅读翻译成白话文,这样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4有效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方法。很多学生反映在写作的过 程中“无话可说”,是因为“肚子里没有墨水”。而通过反复多次的 阅读,学生能够不断获取相关的写作资料以及素材,能够支撑学 生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定期开展阅读 活动、布置阅读作业,并且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积 累优秀写作素材、书写阅读感受,从而支撑写作活动的开展,以读 促写,实现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新课改后被广泛应用的教学理念,初中语文教师要本着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思想来积极地进行读写结合教学,通过确认教学目标、积极转换思想、深度整合教材、创新教学模式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德权.初中作文教学读写结合探究[J].才智,2013(18):55.
[2]王林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浅谈边远牧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渗透[J].教育革新,2018(10):22.
[3]朱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读写结合[J].教育革新,2016(05):30.
[4]王金金.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12):91-92.
[5]李畅.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