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计其英
[导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计其英
        内江市东兴初级中学校 ,四川 内江 641100
        摘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学中的重点,也蕴涵着我国大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因此,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势必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古诗词,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古诗词和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发音都有所不同,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浅入深的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名人名言,和学生开展积极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情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语言优美,而且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也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领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朗诵时,教师要蕴含感情的进行示范,将学生带入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逢入京使》时,教师可以融入感情的进行示范朗诵,然后利用微视频,配合相关的动画,再配以教师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再配合进行讲解。作者的时代背景是在唐朝,要去安西都护府任职,对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身居内地的读书人需要远赴千里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会想念家乡。通过简练的语言,使人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教学。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开展各种课堂活动,也要充分的利用课后时间,扩展教学场所,加强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够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诗词理解的基础之上,真正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大会,竞赛形式可以是诗词接龙、同一主题诗词列举,诗词填空等。这些竞赛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古诗词,还能够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诗词的收集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搜集有关传统文化的诗词,然后带到课堂中和其他的同学一起阅读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程度。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古诗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挖掘历史人物的优秀品格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在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大量的具有优秀品格的名人,这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挖掘古诗词中优秀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通过教学感染学生,既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初中语文《陋室铭》的学习中,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述,体现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思想,表达房屋主人的高尚节操。通过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不同流合污,品行高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保持高尚的品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四、有效教学互动渗透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的优秀品德,在新时代的中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的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古诗词中,有着很多优秀的品德,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品质。例如,在《爱莲说》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一个经典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和学生共同讨论,从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地位,对这句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另外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高尚品行,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到之前学过的《陋室铭》。这些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高尚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结语: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蕴含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古诗词,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中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陆彩霞.?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9)
        [2]李应平.??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学周刊.?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