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少清
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5243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不仅提升了特殊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实现了我国教育事业整体性的发展。而语文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应积极的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采取多元化趣味性教学策略的实施,以此促进障碍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特殊学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障碍学生;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障碍学生生活技能、文化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障碍学生身体机能、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不可能像普通学校一样进行常规的教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结合障碍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此促进障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特殊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为实现障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就应积极的进行趣味性教学方式的实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进行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趣味教学的过程中,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使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学习情绪,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课堂的互动,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强。而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障碍学生由于自身的自卑心理,在融入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宽松、自由学习氛围的营造,以此实现障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积极的拉近自己与障碍学生的心理距离,通过更多的关注与关爱,来实现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以此消除障碍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在轻松的状态下,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积极的鼓励障碍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实现障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二、通过多元化趣味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课堂趣味性的提升
在特殊教育学校初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中,具有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不仅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多元化教学元素的融合,同时更能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优化,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如,在对障碍学生进行“耳、鼻、口、目”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脸”这一趣味性教学游戏的开展。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张贴一张空白的“脸”,并引导学生将标有耳朵、鼻子、嘴巴以及眼睛的图片,张贴到“脸”上,每贴对一张,教师就对学生进行相应汉字的教学。这样具有趣味性教学游戏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的进行了相关学习内容的学习与巩固,以此促进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辅助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这不仅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更增强了课堂的生动形象化,实现了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增强。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对障碍学生进行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以此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促进障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在对学生进行“北京天安门”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向学生进行北京名胜古迹以及天安门景物的展示,使障碍学生能对其产生更为直观的形象,以此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通过丰富多彩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提升
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相对于障碍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单纯的课堂讲解方式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增强初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实现障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在对学生进行“排队等候”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将教室作为公共场所,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的方式,来进行排队等候中正确行为的展示,使障碍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样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讲解、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同时更有效的消除了障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相关场景的紧张情绪,有助于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策略的实施。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为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教师就应通过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趣味教学模式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丰富多彩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增强,以此实现障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自晴.课堂表演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08)
?[2] 吴新枝.浅谈培智班的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2(07)
?[3] 丁琴.多媒体课件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最佳作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
作者简介
姓名:何少清
出生年-:1979.12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生活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