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童晓棠
[导读] 小学阶段,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主要学科。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
        童晓棠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210031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的主要学科。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立足当前阅读教学,笔者发现它仍被应试教育牵制着,导致教学停滞不前。因此亟需创新以便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基于此,文章从当前阅读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落实阅读教学实践与创新的策略,旨在更好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不足;实践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要求下,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愈加的重视。尤其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能力等已成会整个社会的重点关注项目。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结合自身的实践,发现当前阅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为此,该如何在结合新课改、新课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创新阅读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对学生、教育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阅读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课本为媒介,与里面的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而能有所学有所悟,形成阅读习惯与能力。【1】从当前阅读教学的实然状态来看,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以升学为出发点,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部分学校及老师为了升学率或者学校名气,依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把以阅读获得高分,提升成绩作为关注重点,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被强行灌入大量的理论知识,然后大量题海战术,无法与文本深层次对话,因此从阅读教学中收获甚少。【2】
        (二)教学方式模式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仍然掌控整个课堂,往往用自己的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代替学生进行思考,最终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阅读兴趣不大,无法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功的体验,课堂实效得不到保证。
        (三)教学评价整齐划一,无针对性的有效评价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的重要一环,针对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表现,部分教师会采取同样评价标准与评价语言。举个例子,"非常好、不错"等等。如此整齐划一、无针对性的评价会打消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不知道该如何进步,那么阅读教学效果也就甚微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策略
(一)立足课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立足"语文课标,教师需让学生依靠阅读学习实现提升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为此,作为语文任课教师,要避免"重智轻能"的现象出发,制定出符合课标又匹配学生认知水平、身心水平发展的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以学生获得多少字词知识为发展目标。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活学活用,学会迁移,形成语文思维来指导我们实践。科学的教学目标能为我们整堂课指明方向,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依据。
        对现阶段的学生而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生成了阅读的思维。要想学生在阅读中能有所得、能力得到增长,教师首先就需要帮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开深层次的大脑思考活动。针对小学生注意力时间短且情感还不成熟的特点,教师要调整目标与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举个例子,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用一首交响曲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旋律的不断变化去感受大潮的磅礴气势,与人们愉快的心情产生共鸣。逐渐对大潮有一个形象的概念,然后通过阅读,看看作者观潮后是怎么来描述大潮的。

最后学会迁移,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观潮时的情境,在如此轻松、愉悦的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夯实基础。
        (二) 创新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基于前文所述,阅读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理应从易而难,逐步深入,还要随机应变,实时调整教学方式,以期学生能学会正确阅读,否则方法不对,一切都是无用功。通常学生使用的阅读方法:初读、速读、精读、悟读和熟读一共五个层次,【3】从最开始的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到之后的对文本提问,再到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感悟文章情感,最后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加之反复朗读、诵读、读懂读通全文,了解文章结构、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等。如此层层推进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不过,这并不是表示教师必须1;1复制这类阅读教学法,相反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比如可以调整顺序或者省略相关阅读步骤。举个例子,在我们进行《精卫填海》阅读教学时,可以将第一步的初读省去。因为之前的预习以及与学生们谈话讨论得知,大家对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都有所了解,所以大可不必再逐一复制阅读步骤。相反可以直接教授生字词,然后进入精读、熟读阶段。这样做不仅可以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让学生更好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做好引路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转变,学生成了课堂主体,教师成了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所以教师不能一味的用自己所理解的思想、阅读技巧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应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先自主阅读,遇到问题时,教师再以引导者的身份进行指导。既然如此,首先就要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交流,才能激发出他们独立思考或与其同伴合作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小电影院》时,教师在导入阶段,创设成一个情境对话:今天是儿童节,学校请大家一起去看电影,假设你现在身处电影院,你看到了什么?里面都有什么?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链接生活,从记忆中找寻答案。然后再回到课文,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想一想现在的电影院和课文中的电影院有什么差别。整个过程教师一直跟着学生的思路,平行介入及时引导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落实主体地位,而且还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保证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助力。
        (四)创新教学评价,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受自身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每个学生的水平都不一样。因此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一刀切,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评价、有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欲抑先扬;不可做出打消孩子自尊心、积极性的评价。同时还要给学生提出个性化的指引,让学生知道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当然评价主体除了教师,也可以学生还可以是小组间互评。
        教育艺术的本质就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4】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往往比管教来的更有效。尤其是针对生性活泼、贪玩但又有较强自尊心的小学生。在评价时,教师要重点评价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时的态度等。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要采取委婉的方式,比如可以说:你的回答正确,要是声音再洪亮一点就更棒了。还可以设计专门的评价制度,可以一节课一评、一周一评、一个单元一评。并依据不同标准进行相应的奖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立足课标、立足学生实际落实新课改,完成素质教育。首先就需要确立适宜的教学目标,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其次要创新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再则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最后还需要创新教学评价,增加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与标准等,做到细致、有针对性的评价,进一步强化其综合语文素养,助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克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119-120.
[2]赵培香.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4(1).
[3]邱孝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才智,2019(19):47.
[4]于艳.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才智, 2017(22):3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