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期   作者:汤倩妮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逐渐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
        汤倩妮
        江苏省常州市横林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逐渐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语文学科不仅仅需要传授文化知识,还需要强化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红色教育指的是利用革命、改革等实践中建立的先进事迹等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将红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该课程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传承和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对此,本文详细说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红色教育;有效路径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小学语文学科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各种文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十分关键,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做人。红色教育是具有较强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开展红色教育,能够使养成良好的三观,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将红色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养成爱国主义情怀。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教育资源
        语文这门课程有着一定的人文性,在开展红色教育中,语文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语文教材中没有明显的红色教育内容,但是很多文章通过介绍英雄人物将红色教育融入到教材中。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有关红色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尊重以及欣赏革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积极向英雄人物学习,更好的面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语文课程变成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关键途径之一,促进学生自身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1]。
        譬如,在针对《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分别为“我”、父亲等,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李大钊通知的整个遇害过程。在表演结束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表演,你们认为李大钊同志有哪些品格?”很多学生通过“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等内容能够感受到李大钊同志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具有高尚、无私的道德品质,这些品质能够体现出红色革命精神。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关红色教育的内容,让学生感受英雄人物在革命中的感情。在分析实际革命事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透彻的理解英雄人物具备的各种优秀精神,积极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养成自尊、自强的生活态度。


        (二)强化实践教学,开展红色教育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更加真实的感情,然而若是无法及时表达出来,那么就会导致各种感情逐渐消失。找到各种感情的积累点,在表达以及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各种感受以及经验,在时间不断推移的过程中,感情的积累点能够成为学生自身养成的思想。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的主旨为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提倡正义,赞美各种优秀的品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内容,让学生切实感受红色教育精神,体会我国的伟大、和平时期军人的重要性以及革命的重要意义[2]。
        例如,在针对《金色的鱼钩》这节内容开展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叙述课文内容,文章主要讲述老班长在长征的过程中,把几个小战士带出草地,但是自己却牺牲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在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让自己回忆在生活是否有遇到过舍己为人的事件,将这些事件通过文字的形式写到纸上,邀请几名上台朗读自己遇到的舍己为人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感受舍己为人精神,积极学习红色教育中包括的精神。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红色精神
        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而是应该和课外学习充分结合起来,老师可以适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语文主题活动开展红色教育。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即使学生听的次数再多,了解的内容再多,没有自身亲自体验过,那么都不能感受到为了国家和平,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3]。
        譬如,老师可以针对小学生进行感恩党的活动,在活动中着重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特色,形式更加多样的主题班会。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观有关红色教育的基地,参与扶贫、帮助残疾人等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间养成爱国、爱党的精神。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内容,逐渐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总结语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不仅仅需要传授学生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隐藏的红色教育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感受红色精神,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热爱国家、热爱家人、热爱自己。
        参考文献:
[1]李海英. 红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22):52-52.
[2]王兴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J]. 语文课内外, 2019, (8):225-225.
[3]李凤兰.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20,(4):74-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